[济南日报]舜耕街道打造共享型社区

发布日期:2015-12-24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党建事务分流;在市中区首创“群众路线项目化工作法”;为两新组织绘制红色成长路线图……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市中区舜耕街道“舞活”党建龙头,为社会组织发展助航。

    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舜耕街道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工作创新为着力点、以社会组织党建为切入口,建立“先锋空间”党群服务中心(站),实施“三三制”工作法,项目化、社会化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造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共享型社区。

党建事务分流启动社会组织党建新引擎

     “街道各项工作能否达到更高的惠民标准,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舜耕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淑芳说。

    如刘淑芳所言,舜耕街道将基层党建事项拉列名单,逐项分析,按照“大事公助,小事互助,私事自助”的原则,党工委负责大事,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组织承担小事,家庭和个人搞好私事。党建事务分流推动各归其位,各负其责,特别是赋予社会组织党组织职责定位,拉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框架。

树立嵌入融合理念党建融入社会组织发展

    舜耕街道辖区的舜耕学堂通过党建工作的嵌入,从一家国学教育“私塾”一跃成为社区教育的公共“大讲堂”,由其承接的大舜文化研究传承促进项目等已成为街道的服务品牌,客户群不断扩大,经营业绩稳步上升。

    据了解,舜耕街道立足服务,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对接社会组织所需,帮助社会组织发展,让党组织的“思想工作”对社会组织能“说得上去、听得进去”。街道将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的主营业务或专业特长结合起来,把党建工作植入到社会组织运营发展中,嵌入到单位生产、经营、发展的链条上。党组织在公共服务平台上,为社会组织营造环境、提供政策、投入项目、引入资金等,推进社会组织发展。 

绘就成长路线图探索社会组织的红色路径

       舜耕街道为辖区社会组织量身订制了“红色成长路线图”,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室和社会组织培育站,大力培养培育“本土”社会组织,并助力其党组织发展。

    社会组织在辖区一落地,舜耕街道党建工作室便靠前跟进,根据其组织性质、经营内容、发展前景、是否有党组织等,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成熟型”、“加强型”和“种子型”三类分别延伸推进。“成熟型”党组织,街道结合其专业特点直接承接公共  服务项目;“加强型”党组织,指导跟进党建工作,帮助其成长成熟;“种子型”党组织,通过确立牵手党组织和派驻党建工作联络员,推动其规范经营、健康发展。

搭建“三大平台”为社会组织成长铺就阶梯

    让社会组织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舜耕街道党工委搭建公共服务参与平台,以“居民点单、党组织下单、社会组织接单”的方式,把社区服务需求以项目化的方式投放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挥特长优势,认领项目,担任公共服务“主角”,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搭建“党委牵线,组织联姻”平台,舜耕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借助市场(社会)资源优势,推动社会组织之间或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跨界融合发展,支部对接、服务对接,形成合力,打好服务“组合拳”。此外,街道探索公共私营合作方式,与社会组织共同担当“出资人”。街道联合辖区银丰日间养老中心,通过银丰提供房屋、设备基础设施,街道党工委引进项目、人才植入等措施,联合打造集老年日间照料、妇女青少年活动等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