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路改造提前完工 特色街区“升级”在即 ——“品质市中”争当城市提升排头兵系列报道之八 |
|||
|
|||
6月6日凌晨,马鞍山路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将提前完工,伴随着道路恢复畅通,马鞍山路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也将加快施工步伐。这片承载着老济南记忆的街区,即将迎来从传统商贸街区到“产、城、人”融合的优雅蜕变。 A提升优化配套设施打造“升级版”特色街区 马鞍山路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是济南“1+5”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之一,项目被王庄路、马鞍山路、经十一路所环绕,街区闭合圈周长约1600米,向南辐射5条街巷,共计长约2865米,街道闭合面积约8.5公顷,涉及范围约15公顷。 以“提升品质、美化环境、完善功能、宜居宜业”为目标,项目将针对城市街区沿街立面不美观、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结合老旧小区整治、拆违拆临等专项工作,通过挖掘街区文化底蕴,彰显泉城资源特色,维护传统城市肌理和风貌特征,打造高品位、富有地方特色风貌和时代特征的街区景观,同步完善街区功能,留住城市记忆,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实现街区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更新,建设全市特色街区综合更新的示范项目和样板工程。 “2012年,街区被商务部命名为‘中国特色商业街’,这也是全市首个国家级特色街区。”马鞍山路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部相关负责人杨涛说,街区地处市中区核心地带,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辖区内汇聚新世界商城、齐鲁文化城、中华名优小吃城、悦动城、人防商城等众多知名商业体,是一个以齐鲁文化为基础,辐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的综合性商业圈。 “施工前,马鞍山路街区的整体效果与街面的繁华还有一定的差距。”杨涛说,由于年久失修,区域内存在路面老旧、局部破损程度较大、建筑临街面不协调、门面店招不规范等问题。另外,公共空间欠缺,道路两侧绿化也比较简单,看上去不美观,“我们把马鞍山路街区更新作为2018年济南市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就是要全力打造有内涵、有魅力、有温度的精品街区,为‘品质市中’再添一张靓丽名片。” B杆线落地路面升级道路提前完工为中高考“让路” 作为马鞍山路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的前期工程,马鞍山路市政道路提升改造西起经十一路,东至玉函路,全长约1100米,主要包括新建雨、污水管线,实现雨污分流;新建弱电专业管线,实现线缆落地;建设通信管道,保障架空线缆落地;打造“立体花坛”、机非隔离带花箱等。 自项目开工以来,在市中区委、区政府调度下,市中区成立由区级领导挂帅的项目指挥部,市政部门、园林部门、交警部门、四里村街道办事处及施工方等单位负责人加强协调沟通,统筹安排工序,加快施工步伐,督促施工方既保证质量安全、切实加快进度,又做好防尘降尘、文明施工等工作。 各部门相互配合、无缝对接,所有问题在一线解决。在这样的工作思路推动下,这项原计划工期为两个多月的工程于5月14日进场,对现状道路进行半封闭施工;5月30日完成弱电管线敷设,具备落缆条件;在9天内完成通信管道建设任务;5月31日完成雨污水管线敷设;6月4日完成所有沥青罩面摊铺,让道路恢复正常通车。项目的提前完工,为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奠定基础,也为即将到来的中、高考按下“静音键”。 C突出四大特色用好“国家级”金字招牌 马鞍山路特色街区综合更新项目除了提升“外貌”外,还将统筹考虑历史和现代、人的活动和城市的发展、传承城市文脉和焕发城市活力之间的关系,把马鞍山路街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生活的特色风貌街区。市政道路的完工,预示着这片街区即将进入宜居“升级版”,同时势必给英雄山文化休闲商圈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马鞍山路特色街区主要依托新世界商城、黄金珠宝城、华夏齐鲁文化城等商业体,打造融合珠宝文化、传统民俗小吃以及沿街慢生活为主题的特色消费区域,同时依托省体育中心、外海悦动城,打造有活力、有朝气、有激情的特色运动区域。“在更新改造过程中,我们将突出‘休闲娱乐、传统文化、运动健康、绿色生态’四大特色。”杨涛告诉记者。 据了解,市中区将最大限度地用好“中国特色文化商业街”这块金字招牌,在整合街区原有商业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优化配套系统、交通系统、生态系统、空间系统和运营系统,实现在改善城市公共环境品质的同时,推动城市文化、公共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居环境等多方面共同提升的总体目标。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