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中区探索中心城区产业园区新模式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
|||
|
|||
案例简介 关 键 词:数字经济 产业园区 涉及领域:包容普惠创新 服务对象:企业 取得成效:成功打造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先后荣获国家工信部“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奖”、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山东省现代服务业(信息科技类)集聚示范区、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等多个荣誉,建成“产业集聚、主体多元、业态丰富、支撑有力”的数字经济高地,探索出一条中心城区新兴经济业态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路子。 案例详情 为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建设新模式,抢抓机遇谋划发展数字经济,济南市市中区成功打造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探索出一条中心城区新兴经济业态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路子。率先在全省出台市中区《关于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顶层规划“1468”产业布局——即1个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4大核心产业,高端电子商务、数字内容、虚拟现实、服务机器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6大关联衍生产业集群,以及互联网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7个相关产业中心和1个科技成果转换中心,着力打造“研发+龙头+配套”垂直整合全产业链。 坚持系统思维,“连点成面”建设核心园区。在核心地带——以八一立交桥为中心点,沿省会东西大动脉经十路规划建设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利用沿线楼宇载体多点布局数字经济产业,按照“一楼一产业,一楼一生态”功能理念规划了11个载体项目,依托干线道路的便捷交通,串珠成链、连点成面,形成“一园多集群”开放式产业园区。目前已建成的载体项目中,山东数字产业大厦围绕大数据、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产业引进大数据产业链,济南“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引入全国领先的服务众包平台猪八戒网专业运营,山东智能产业大厦重点布局BIM、虚拟现实、智能安全等产业,济南万科悦峯中心主要面向5G、数字产业等大中型企业定向招商。 坚持创新思维,“以旧带新”激活产业载体。市中区创造性地提出了“盘活旧楼宇、导入新业态”的园区建设思路。比如,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项目山东数字产业大厦,由原济南日报大厦改造形成,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2019年1月启用,目前入驻率已达到100%,业态涵盖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内容、分享经济等多个数字经济领域,入驻的赤子城科技公司成为山东首家港股主板上市互联网企业;济南市“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原为济南市人大办公楼,通过整体改造华美变身为现代感十足的创新创业“大本营”,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2019年9月揭牌,基于实体园区+线上结合方式,整合多方优势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提供全周期服务。 坚持以点带面,“一核多园”拢聚产业合力。市中区将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全区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核心和引擎,采用“一核多园”模式,全域布局数字经济发展。依托中部崛起区“一带一城”(二环南路科创带和南部科创新城)空间发展战略实施,整合现有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山东科创大厦、党家智慧城等多个园区资源,引入数字经济企业和平台,挂牌成立中国信通院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专业院所,集聚了阿里巴巴、“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安可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中科5G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科创平台,实现了多园区协同发展,以点带面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高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