泺源街道办事处着力打造各民族群众的幸福家园 |
|||
|
|||
泺源街道办事处位于市中区北部城区核心地带,有1.7万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主要包括回族、维吾尔族、撒拉族、满族、朝鲜族、哈萨克族等7个少数民族。辖区少数民族群众集中聚居在济南市规模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民小区,文化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 近年来,泺源街道办事处坚持党建引领,科学谋划、创新思路、精准发力,切实为辖区各族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力以赴将泺源街道办事处打造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家园,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2015年被省政府表彰为第七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8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01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一、党建引领一家亲 结出团结“石榴籽” 2020年11月20日,在泺源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会议”——“泺家·书记圆桌沙龙”举行。围绕回民小区“加装电梯”的诸多问题,街道党工委书记与小区居民开诚布公、敞开心扉,面对面心贴心交流。这是泺源街道办事处强化党建引领、回应群众诉求的一次创新。 辖区少数民族群众众多,文化信仰、风俗习惯、利益诉求多元,如何以基层党建引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稳定,既有密切的思想交流,又有广泛的文化沟通,也有和谐的民间往来,以党建这个“红色引擎”促进辖区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成为摆在泺源街道办事处面前的重要课题。对此,街道党工委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11233”民族团结进步思路为指引,在市中区率先成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所辖五个社区综合党委同步成立社区民族工作站,以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双加强为着力点,积极构建以区域化党建为主体,以阵地建设全面升级、服务流程再造推新为两翼的工作格局,全力实践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民族团结工作。 夯实党建网格,延伸民族服务触角。各社区综合党委按照“一支部一网格”的形式,把少数民族党员全部就近纳入网格党支部管理,同时打造1+1+X+N网格服务队伍,针对少数民族群众需求,采取“社区+社工、项目+认领、党员+组织、党委+购买”等服务模式,建立起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四社联动”的党建服务网络,形成有效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精准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党建综合体。创新打造了饮虎池社区“党群同心”工作法和永长街社区“共生永长”民族党建品牌,与济南大学政法学院行政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发挥高校人才专业优势,为民族社区治理插上“智慧”的翅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街道充分将民族团结的优势转化为全民战疫的效能,辖区各族群众和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党员防疫突击队”“红旗楼道消杀队”“居民雷锋志愿岗”“超市爱心配送站”等防疫力量迅速集结,各族爱心群众积极踊跃地为疫情防控献出自己的爱心和力量,构建起民族团结、同心战疫的生动局面。 紧跟发展趋势,创新民族工作模式。积极顺应城市民族工作发展形势,探索实施“555”民族工作模式,即打造信息交流、服务联系、纠纷调处、法律援助、学习培训等“5”个平台;建立民族团结目标考核与党建目标同步考核、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社区、民族协商面对面议事会成员定期学习、少数民族联络员、社区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5”项制度;强化党建引领、扩大宣传教育、强化服务管理、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等“5”类重点,着力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 近年来,位于回民小区的饮虎池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特奥活动示范社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居)等荣誉称号,永长街社区先后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充分显示出街道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取得的良好工作成效。 二、品质提升焕新颜 打造宜居“新乐园” 提升辖区居民居住环境是泺源街道办事处一直以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回民小区的主干道,饮虎池街曾是赫赫有名的“烧烤一条街”。然而盛名之下,却是城市顽疾的聚集场:占道经营猖獗、环境脏乱不堪、油烟扰民严重……近年来,借助拆违拆临以及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东风,泺源街道办事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动员各族群众、依靠各族群众、凝聚各族群众,民族协商面对面议事会、民事监事团等社区组织不断成长壮大,定期召开“泺家•书记恳谈会”,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积极协调工作力量解决回民小区拆违拆临、加装电梯、集中供暖等民生大事、实事,“群众的事情群众办”逐渐成为泺源街道办事处民族社区治理的“新名片”。 民主协商促和谐,一朝风清又路顺。拆违拆临期间,为充分争取群众的理解和配合,街道组织召开楼组长、党员、社区社会组织带头人、宗教人士等协商议事会议6次,介绍拆违工作计划,听取意见建议,并邀请10名少数群众代表加入拆违工作小组。饮虎池“双拆”攻坚战正式打响后,街道3次召开协商议事会,向老党员、居民代表通报饮虎池街拆违进度和民生保障工程实施计划,并邀请部分居民代表参观拆违现场,充分调动起社区“领袖级”人物和宗教人士参与“双拆”工作的积极性,赢得了居民的普遍赞誉和各方一致认可。随后“双拆”工作势如破竹,短短12天共拆除饮虎池街违法违章建筑103处、1.7万平方米,成为全市拆违拆临的成功典范。 民主协商促和谐,一朝风清又路顺。拆违拆临期间,为充分争取群众的理解和配合,街道组织召开楼组长、党员、社区社会组织带头人、宗教人士等协商议事会议6次,介绍拆违工作计划,听取意见建议,并邀请10名少数群众代表加入拆违工作小组。饮虎池“双拆”攻坚战正式打响后,街道3次召开协商议事会,向老党员、居民代表通报饮虎池街拆违进度和民生保障工程实施计划,并邀请部分居民代表参观拆违现场,充分调动起社区“领袖级”人物和宗教人士参与“双拆”工作的积极性,赢得了居民的普遍赞誉和各方一致认可。随后“双拆”工作势如破竹,短短12天共拆除饮虎池街违法违章建筑103处、1.7万平方米,成为全市拆违拆临的成功典范。 综合改造再提升,老旧小区展新颜。在拆违拆临工作成功推进的基础上,街道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继续稳步推进回民小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回民小区改造提升不同于一般的老旧小区,必须通盘考虑其中涉及的民族问题、民生问题、环境问题。在反复酝酿、细致研判的基础上,街道按照“拆、建、留、管”方式分类改造提升,为打开工作思路,争取广泛支持,街道主动邀请市民巡访团、媒体代表等外脑出谋划策,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广泛征求社区领袖、宗教人士、居民群众意见。 三、多元聚力促发展 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2019年,为监督民生事项办快、办实、办好,回民小区永长街社区“民事监事团”正式成立,15名成员中有11名是回族群众。在成立仪式上,监事团代表们围坐一堂,以回民小区“双气安装”工作为主题,从“双气安装”的科学规划、工程进度到工程质量、后期维护,从施工过程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到工程施工中应当避开中高考、节日等重要节点,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气氛热烈。 融合共建,奏响民族团结乐章。各社区综合党委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驻地单位、宗教团体等协调联动的“1+N”民族工作体系,按照契约化管理模式,与23家共建单位签订义诊、助残、青少年成长等服务项目30余个,引入群益、山东人才在线等社会组织实施民族融合、为老服务等项目,定期组织开展联席会议,先后解决安装天然气、残疾弱势群体帮扶、用电增容等民生问题200余个。 融合共建,奏响民族团结乐章。各社区综合党委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驻地单位、宗教团体等协调联动的“1+N”民族工作体系,按照契约化管理模式,与23家共建单位签订义诊、助残、青少年成长等服务项目30余个,引入群益、山东人才在线等社会组织实施民族融合、为老服务等项目,定期组织开展联席会议,先后解决安装天然气、残疾弱势群体帮扶、用电增容等民生问题200余个。 协商共治,促进民族团结奋进。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培育民族协商面对面议事会等12支社区社会组织,严格协商议事六步法,充分调动社区老党员、阿訇等社区“领袖级”人物参与社区治理,平稳有序解决了老旧小区供暖工程、环境综合提升等200余件民生实事,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和基层社区治理新格局。按照“街呼区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深化规范“属地管理”工作,与省、市、区直部门党组织携手形成多方合力,解决民生难题,相关事例被市委、市中区委编办确定为机构改革样板案例,成为泺源街道办事处党建引领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的生动实践。 开放共享,筑牢民族团结基石。街道投入40万元打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民族之家”,设置有学习室、民族书屋、保健室等功能区,为民族团结工作提供阵地保障。同时,社区综合党委积极发挥统领作用,以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共享“阵地、人才、信息、文化”资源,带动党员群众、驻区单位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积极性。通过组建社区义工队、一帮一助残队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增强社区在居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以此把居民文体活动与民主建设、文明建设、民族团结紧密结合起来。(撰稿人:林琳 审核人:谭国栋)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