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优质营商“沃土”构筑发展“高地” |
|||
|
|||
近年来,市中区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聚合力量强服务,保障资源聚要素,真心实意为企业纾困解难,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优势、增添新动能。同时,市中区积极牵线搭桥,主动为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提供人才、金融等8+N项服务,做到一站式助企,提供“对象全覆盖、支持全过程、政策全方位、响应全天候”的“四全”服务,全力打造“金牌营商环境”,更为市中区民营经济发展吹响“冲锋号”。 全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而民营经济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市中区共有市场主体12.6万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98.58%。 如果将市场主体比作“鱼群”,那么环境则是它们生存和发展的一池“活水”。眼下,市中区正着力建设山东能源互联网集聚区。“作为绿色能源行业的排头兵,泰维能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立足城镇天然气、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努力向社会贡献绿色能源,为助力能源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能级贡献泰维力量。”泰维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于希明深感振奋,“扎根市中十多年,政府的帮扶很多,光伏发电需要建立在屋顶,市中区帮我们联系产权单位,同时在办公场所、人才政策、用工等方面给予帮助,推动我们企业成长壮大。去年,我们在市中区的投资额位居全市各区县首位。” 前不久,市中区工商联企业家轮值“亲清小站”人社暖心服务行政策宣讲活动走进振邦大厦,依托“亲清小站”的政企纽带作用,搭建企业家学习平台,助推企业健康发展。“我们着力打造智慧安防数字化平台,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生物智能识别与分析,进行大数据汇聚与分析,最终实现科技保安、智慧保安、共享保安的创新安防服务与盈利模式。”对于未来发展,山东振邦保安有限责任公司市中分公司总经理王善永信心满满。 打造“倾听·语企相约”会客厅服务品牌,采取专项组织或“一事一议”方式宣讲惠企政策;打造全市首个“金融辅导窗口”,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线“亲清e站”平台,把企业反馈问题的入口设置在身边、手上;选派民营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建立“发展赋能、有呼快应、亲清同行”的“一对一”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常态化举办政银企对接及民企服务活动;成立市中区女企业家商会,引领并培育女企业家成为政治上有地位、事业上有作为、社会上有美誉度的优秀女企业家……从全力支持到贴心服务,带给企业满满获得感的,正是市中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在举措。 “全天候”亲商助企让市场“鱼群”畅游“商海” 对于企业和人才来说,服务就是吸引力、凝聚力。据悉,市中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济南市市中区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施细则(试行)》,细化明确20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举措,其中有8条属于全市首推。“从立项用地规划到施工许可,再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我们通过打通审批关键环节、疏通关键线路,为项目单位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降成本。”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的全过程服务保障,着力构建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审批服务生态体系。 为解决项目变更手续繁琐问题,市中区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流程再造,简化施工许可变更审批流程,通过系统信息共享实现项目负责人在线押证检测,精简单位及人员资质等3项纸质材料,助力一季度春检复工复产实现“开门红”。今年为中博谦崇云境、兴隆片区N1地块村民安置房等30余个项目完成施工许可变更手续。 随着“提速增效20条”的有效推进,各项政策落地生效,市中区在助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受惠项目不断增加。针对部分小型商铺开业前装修时,未取得相关建设手续便提前进场施工的问题,为保障民营企业有序健康发展,“提速增效20条”首次提出装饰装修项目容错纠错及信用承诺机制。对影响较小且能够及时整改的开工项目,由参建相关单位向住建部门做出承诺,住建部门进行首次豁免。政策出台以来,中泰证券济南纬二路证券营业部等14个项目单位成为受益主体,既保障了工程质量、节省了企业时间成本,同时也起到了惩戒警示的作用。为解决项目变更手续繁琐问题,市中区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流程再造,简化施工许可证变更审批流程,通过工改系统的信息共享功能实现项目负责人在线押证检测,精简单位及人员资质等3项纸质材料,推动施工许可变更“即来即办”。 “提速增效20条”不仅着眼于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更是将优质、高效的服务贯穿到企业发展过程中,让企业感受到来市中好办事的品牌温度。在推动市政公用服务领域改革过程中,市中供电中心进一步深化完善“无感审批+有感服务”模式,由“行业管家”主动服务,帮助山东易安智翱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在电力接入工程上实现“零投资”,累计为企业在电源侧节省用电投资成本21万余元,切实为企业发展降成本、增活力。 当好“店小二”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抓手。全市首个“金融辅导窗口”在市中区企业驿站揭牌成立;推出“提速增效20条”护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来市中·好办事”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创新指尖办事新模式获全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政务服务智慧审批场景第一名;实现全省首个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沿黄省会城市工程建设领域的协作招标投标远程异地评标;市中法院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直播法院”,被最高法命名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政府采购工作获评全省购买服务改革联系点;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对市中区金牌教育“双减”工作进行报道……市中区点滴创新从“小切口”破题、“细微处”用功,“以点带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丰富的服务内容,不断提升的办事效率,让市中区各企业切实体验到市中区政务服务的便捷、高效、温暖、贴心。服务企业如何对症下药?市中区的做法是聆听企业需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市中分局一行来到山东济西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展《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基层行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四里村街道纪检监察工委紧盯辖区重点项目、企业和九小场所,通过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发放一张纪企直联卡、进行一次企业走访“三个一”活动,为项目推进和营商环境优化保驾护航;杆石桥街道推行“智慧导服”服务,全面普及“自助办”,让办事群众通过互联网、自助终端、手机终端等线上平台进行自助办理,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腿、不见面”……市中区各区直部门、街道办事处坚持主动服务、开门服务、上门服务、创优服务,做优营商“软环境”,筑牢发展“硬支撑”,推动营商环境取得新提升、实现新突破。(转自《济南日报》审核人:蒋丽)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