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01030041971030/2023-0384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 | 组配分类: | 部门动态 |
新课标专栏·名师说 | 听王冠老师谈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与实践 | |||
| |||
教师简介 王冠,济南市经五路小学英语教师,济南市教学能手,第四期济南名师建设工程培养人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学科兼职教研员。曾获得全国第二届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小学英语学科优质课展评一等奖、市中区第七届学科首席教师、市中区优秀教师、市中区十佳教师、市中区风格教师等荣誉称号。多篇论文在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担任《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五•四学制)》核心作者,参编第一批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实训》。 读懂新理念 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新课标指引我们在坚持德育为先,素养为本的基础上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读懂新理念 一、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课程改革: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 ●课程性质: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统一 ●课程结构: 分级体系与学段结构的统一 ●课程内容: 主题引领与内容要素的统一 ●课程教学: 育人模式与学习方式的统一 ●课程评价: 素养立意与教学评测的统一 ●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与提质增效的统一 二、英语课程的关注点 新课标旨在英语学科知识和真实生活之间建立链接,将事实、经验、知识和技能联结为整体。建立单元内语篇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单元内容具有整体性框架、结构化特征和进阶性特点,形成既有关联又能自洽,同时也可以构成可教、科学、可测的完整教学单元。 贯彻新要求 新课标倡导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的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在以活动观为指导的教学中,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活动中。 一、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 1. 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和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 2. 在应用实践类的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 3. 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所学所获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转变教师角色。 1. 以学生为主体,把教程变学程,把教材变学材,把教案变学案。 2. 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突出重点、难点和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 3. 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单元内容的呈现形态,重组教学内容诸要素,优化教与学方式,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设计结构化、情境化、过程化的活动。 实践新方法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教学提示”“课程实施”等部分从不同角度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或建议。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可以这样做: 1. 围绕特定主题,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引导学生建构和生成基于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 2. 基于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口头和书面语篇,围绕语篇主题意义,设计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如思维导图、信息结构图,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建构基于语篇的结构化新知识。 3. 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供自然、地道、有意义的语言输人,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乐于模仿、大胆表达,积极开展简单的日常交流。 4. 帮助学生在理解语篇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和积累词汇、语法、语篇等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验、感知和理解语言的机会,使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6. 设计听、说、读、看、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语言,逐步培养获取和传递信息以及表达思想、情感等能力。 7. 创设丰富、真实的语境,使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的活动中整合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8. 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和问题情境,本着“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的原则,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撰稿人:王冠 审核人:陈波)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