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市场监管局成功完成全市首例区县局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案件 |
|||
|
|||
当前,知识产权领域纠纷日益增多,为进一步解决行政机关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中的困惑与难题,市中区市场监管局成立市中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选任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工作人员和多名市场监管所所长担任专职调解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涉及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的作用,成功完成全市首例区县局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案件。 2023年7月,市中区市场监管局接专利权人反映,杆石桥辖区一家商店侵犯自己的注册商标权,经过市中区市场监管局现场落实,商家使用其外观专利图案作为背景墙,店内并无相关产品实物销售。被请求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在其经营的商店使用与专利权人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图案,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误认,侵犯了专利权人的权益。然而,被请求人表示并不清楚该图案需申请专利权、且侵犯专利权人权益,感觉“冤枉”。 为了妥善解决该纠纷,市中区市场监管局(市中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向该商家详细讲解专利权侵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坚持法律与行业相结合,帮助其理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调解人员也与专利权人联系,建议其考虑被请求人的经营现状等相关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调解员耐心调解,积极引导双方进行沟通,最终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愿意和解,并签订和解协议,使该专利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该起专利纠纷的及时调解,充分展现了行政机关灵活高效的调解方式,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维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此次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案件的工作实践,填补了全市区县层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的空白。一是构建联动新模式。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文旅等多部门互动及资源共享,通过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和行政力量相结合,推进“律调合璧”,降低了双方当事人的维权成本。二是建立化解新机制。在预防和解决纠纷时提升专业性,注重发挥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 纷的“分流阀”作用,确保知识产权领域苗头性、倾向性纠纷得以源头化解。三是拓展服务新领域。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成立知识产权服务队,持续开展调研走访,广泛宣传展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成果,企业和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审核人:李明俊 撰稿人:徐菲)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