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市中分区管控助力环评审批》 |
|||
|
|||
案例详情 一、背景情况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鲁政字〔2020〕269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落地,2021年6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济政字〔2021〕45号)。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环境准入、环评审批等方面的应用,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从布局上降低环境风险。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源头把控 在项目选址阶段,充分利用“三线一单”成果,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要求等维度对项目环境可行性进行预判。 环评编制单位在编写建设项目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根据相关技术导则要求,分析拟建项目或规划与“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相符性,分析项目拟落地或规划所在管控单元的具体管控要求,拟建项目是否属于禁止或限制引进类;环评审批部门在审批(审查)建设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审查拟建项目或规划与“三线一单”的是否相符,并在批文或审查意见中给出明确意见。 (二)严格环境准入 坚持从源头上把好建设项目环境审批关,明确项目必须符合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涉污企业、涉重企业坚决不予审批,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未增加新的污染源。充分应用“三线一单”编制成果,筑起生态屏障,进一步强化源头控制,将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拒之门外。 (三)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环评审核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成立由专家、环评机构技术人员、科室业务骨干组成的环评文件审核专家组,结合市中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级管控体系相关要求,进行三方联动会审。针对重大项目、复杂项目,通过专家为项目审批提出专业意见,三方环评机构技术人员发挥资源优势,以及科室业务骨干的参加,缩短了项目审查周期,提高环评文本质量。制定《市中分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批流程》,在审批过程中,理顺工作关系,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在2024年项目预审、专家评审、环评审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服务项目落地投产。借助生态环境分级管控体系,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环评工作的内容和步骤,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环评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将生态环境划分为不同层级,还可以针对不同层级的生态环境特点和保护需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环评标准和要求,这有助于在环评过程中更加准确地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从而提高环评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也可以促进环评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其他领域相结合,形成更加综合和全面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生态环境分级管控有助于更精准地定位环评工作的重点。 (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审批过程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审,认真听取各部门的意见,确保环评审批合法合规。审批完成后将批复意见抄送给联审部门形成闭环审批,同时抄送给应急局和项目所在街道办事处,并将环评文件和批复一并转给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中大队,加强项目运营期的日常监管。借助生态环境分级管控,有助于加强环评工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通过生态环境分级管控,可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职责和权限,形成更加有效的监管和执法体系。这有助于确保环评工作的公正、公开和透明,防止和减少环评工作中的违规行为和腐败现象,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三、取得成效 该案例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积极的效果、在环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升了政府部门工作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还促进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以及促进了群众环保意识的提升。 通过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审批部门两个层级的具体落实,济南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在具体项目建设上能得到很好贯彻实施,成功落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