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深化前置服务,助力卫健领域审批提速增效

发布日期:2025-10-13浏览次数:字体:[ ]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卫健领域审批服务效能,济南市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开展全方位、精准化的事前指导,有效降低医疗机构筹建成本,助推审批服务提质增效。

主动介入,变“被动审批”为“全程导引”,夯实前置服务基础。针对医疗机构筹建专业性强、标准要求高的特点,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打破“材料不来、帮办不介入”的传统模式,主动前移服务触点。通过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申请人提供从项目构思、布局规划到材料准备的“全流程导引”。同时,综合运用线上咨询、远程视频指导、上门帮扶等多种方式,将审批要求、技术标准和常见问题提前告知。截至目前,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已累计提供事前指导3000余次,将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在审批提交之前,从源头上规避了后期整改风险。

精准指导,变“单向告知”为“双向互动”,提升前置服务质效。在主动介入的基础上,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着力提升事前指导的精准度和互动性。一方面,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咨询网络,确保申请人各类需求得到及时响应。另一方面,根据项目类型和复杂程度实施分类指导。对常规事项,提供标准化指导模板与样板参考,实现“一看就懂、照做就行”;对涉及复杂事项,则启动“一对一”服务,通过“专家会诊”、方案预审等方式,与申请人进行深度双向沟通,确保医疗机构的设计方案切实可行。

审管协同,变“环节割裂”为“闭环管理”,筑牢前置服务支撑。为确保前置服务的权威性和长效性,将服务链条延伸至审管衔接环节,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构建起“指导—审批—监管”的良性闭环。在事前指导阶段,主动加强与主管部门的业务协同,将审批标准与监管要求有效衔接,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准入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确保机构“一次建成”后顺利衔接监管。同时,建立服务信息共享机制,将前置指导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创新案例及时反馈,形成了服务效能与监管效能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

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前置服务,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了卫健领域审批效能和服务质量的双提升。下一步,市中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持续完善服务机制,拓展服务内涵,为优化卫健领域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力支撑。


(撰稿人:李蕾      审核人:郭天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