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中区精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
|||
|
|||
济南市市中区积极探索金融扶持小微企业新路径, 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3.7万户小微经营主体,辖区银行累计新增小微企业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58.52亿元,同比增长36.3%。 一、主要做法 (一)“银行网点+经济网格”。细化梳理全区8万余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营业住所、行业类别、所属网格等信息,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走深走实。以“银行网点+经济网格”为基础组成服务矩阵,实现辖区235家银行网点和170个经济网格的精准对接。2024年10月以来,辖区金融机构累计走访小微经营主体3.7万户,为1652户小微经营主体放款20.11亿元。 (二)“金融会诊+一企一策”。区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联合开展“金融会诊”行动,打造“金惠市中·融聚未来”政企会客厅,针对“科创金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专题场景,组织召开53场政银企对接会,由金融伙伴专员“面对面”进行融资辅导。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一企一策”制定融资规划,实施楼宇商圈协同联动,带领金融机构专家走访17个街办、2个园区、3座特色楼宇、4个商圈进行融资政策解读,2024年累计为136家小微企业进行金融辅导,落实融资金额1.62亿元。 (三)“数字金融+线上平台”。推进数字金融技术应用,鼓励辖区内银行机构利用供应链金融、数据分析平台等技术手段,提升金融的透明度和效率,工商银行市中支行数字供应链授信额度达15.87亿。加大线上平台推广力度,依托“鲁融易”“政采贷”“泉融通”等省市综合融资平台,举办数字化融资对接推广会2场,实现银企线上高效对接,通过线上融资平台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24笔、解决融资10.22亿元。 (四)“科创金融+基金赋能”。打造具有辖区特色的科创基金集群,大力发展耐心资本,推动市中城发集团与交银投资联合成立10亿元规模的 AIC股权基金,2024年共引进科创基金8支,新增基金管理规模16.75亿元,科创基金管理总规模超50亿元。强化科创基金赋能,向企业征集股权融资需求15.85亿元,举办“济中智造·金融赋能”等4场对接活动,协助私募基金对接伯宇珅航等科技型企业,支持智能制造、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二、几点启示 (一)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需丰富产品服务供给。小微企业多数是轻资产运营、抵押物不足。济南市市中区充分依托辖内金融机构众多、金融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小微企业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研发“创业担保贷”“经营贷”“助薪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服务维度不断拓展,产品特色持续凸显。 (二)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需强化数据整合。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大症结。济南市市中区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引导金融机构融资服务团队走基层、摸实情、通渠道、解难题,同时,举办数字融资对接活动,实现银企线上对接,推动金融惠企助微高效直达。 (三)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需凝聚工作合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周期长等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济南市市中区通过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形成金融服务“一盘棋”,有力调动部门、金融机构、街道等各方积极性,创建“政金联动、部门协同、属地走访、批次推进”协同模式,为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见效提供有力保障。 三、工作建议 1.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各地依托金融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规律,激发金融发展活力动力,发挥金融机构专业能力和渠道优势,根据小微企业融资特性设计专属金融产品,适度减少对抵押物、现金流的审批要求,灵活精准、高效快捷开展特色金融服务。 2.推进金企信息共享。加大金融惠企政策宣讲力度,丰富解读形式,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建立金融服务企业直连机制,常态化组织金企对接活动,“面对面”“一对一”向企业宣传推介融资服务,实现银行机构精准识别优质企业,缓解金企信息不对称瓶颈。 3.强化多方联动协作。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省市县一体、多部门协同,统筹推进政策集成、平台搭建。强化“政、银、保、担、基”多业态联动,针对不同企业类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完善全链条金融服务,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扩面提质。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