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石桥街道:精绘“文华书院”,编织家门口的文化纽带 |
|||
|
|||
杆石桥街道位于市中区北部,地处老城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近年来,杆石桥街道坚持以走进万家、服务百姓为宗旨,立足老城区文脉优势,以“文华书院”品牌建设为内核,统筹推进文化阵地建设、队伍培育、资源整合、文化活动、市民教育赋能,构建“以书院为枢纽、以惠民为导向”的文化服务新格局,助力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文脉传承深度融合。 多维空间筑基 打造文化书院阵地集群 街道始终坚持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作为文化书院建设的核心理念。一是文化血脉浓厚。杆石桥街道辖区内既有山东省建团纪念馆、梨花公馆、美国领事馆旧址等一批近现代建筑遗址,也有山东书城、东方大厦、舜和天禧酒店等一批人文旅游资源,还有以辛安、崔兆森为代表的辖区文化名人,区域文化在传统和现代中兼容并蓄。二是书院阵地繁荣。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星火微书吧为文化书院总枢纽,8个社区实践站分别打造“社区书房”“瑞福书院”“同心画院”“筑梦书屋”等主题空间,联动齐泉博物馆、山东书城等N个特色公共文化空间形成“1+8+N”的“15分钟文化服务圈”,文化书院建设在杆石桥呈现出“一院一主题,一站一特色”良好局面。三是倡树文明新风。街道依托“金牌管家”品牌建设,在8处实践站设立文化管家,建立“书院资源库+管家需求单”双向协同机制,将涵盖辖区文化名人、企业资源的“书院联盟”充实至“共享管家”队伍,使社区精细化服务与人文滋养深度融合,形成“文化供给-需求响应-价值反哺”的精神文明建设闭环。 多元队伍聚力 构建书院人才培育体系 文化书院建设的持久生命力在于“人的激活”。杆石桥街道以“红色合伙人”为抓手,深耕“文化+公益”融合发展模式,凝聚文化建设共建合力。一是“五老智库”传薪火。街道注重挖掘并发挥辖区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银发能人”力量,累计招募35名“五老”能人成立“文化顾问团”,通过“辛安讲坛”“齐泉课堂”等项目,以“党建强起来、社区熟起来、文化亮起来”为实践理念,累计开展红色故事宣讲、非遗技艺传习等活动72场,吸引超4200余人次参与。二是专业师资“人才圈”。整合辖区17所省市知名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志愿者组建“书院先锋”教育联盟,不定期为青少年提供公益文化课程;依托“社区大学”建设,吸纳文化传承、文艺精品、全民阅读等9大类专业师资组建“书院师资库”进驻书院。三是文艺骨干齐聚力。整合春来京剧团、铁舞艺术团、国风乐艺古琴队等33支文艺骨干力量,建立“文化创研团”,累计编排《花开幸福来》《醉清风》《垃圾分类小唱》等文艺作品15个。 激活书院文化资源潜能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探寻杆石桥的文化“地标”,既有古韵浓厚的建团纪念馆,又有文化科技交融的产业集群,街道“文华书院”以活动聚资源、以资源聚人气。一是发挥文化潜力。街道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打造“虚拟泉城漫游”体验区,让群众在科技世界中聆听泉水故事、重走里分文化,体验不一样的科普乐趣;制定红色游历路线,将齐泉博物馆、梨花公馆、山东建团遗址等建筑连点成线,结合“泉”在济南系列活动,组织百余场红色地标实地探访活动,让群众感受革命历史、改革变迁。二是激发文脉活力。街道持续深挖济南历史传统民居形式的浓厚基因,融合新与旧,着力做深做足传承弘扬和活化利用两篇文章,在春元里社区融合打造“春聚里”“春忆里”“春风里”“春光里”“春熙里”五大功能,让“里分”文化串联起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公共文化、文体教育等资源,实现书院建设有机生长与深度拓展。三是汇聚共建合力。街道汇聚41家“双报到”单位、81家共建单位等社会力量,带动机关、企业间互动、互通、互助,累计有6000余名志愿者参与交通督导、卫生清洁、安全保障等公益活动和书院项目,将每一份微小的力量汇聚成温暖的涓涓暖流,共同绘就了一幅幅温馨和谐的文明画卷。 深耕市民教育 擦亮书院全龄学习品牌 街道“文化书院”创新打造“全龄乐学”机制,在全域营造“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的良好氛围。一是笃行全环境立德树人。着力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化“大手拉小手”“新市区圆梦民生行”等特色实践品牌。开展“儿童集市”“少儿才艺大赛”“山顶读书会”等多彩活动,实现了“校社联动育成长,立德树人全环境”的美好愿景。二是提质老有所学。根据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倡导全民终身学习。打造“1+8”一核多点的老年教育体系,辐射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等多个领域,开设38个特色课程、举办15场文艺汇演,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助推“银发生活”更精彩。三是探寻青年视野。依托“梦享家”党群服务中心,探索企业青年教育新视角,策划推出“工享时光”普拉提公益课、“百手民艺非遗主题展”“追逐梦享 与你相遇”等20余个实事项目,通过主题展览、才艺展示、共度政治生日等环节,有效增强企业青年凝聚力,增添市民教育“新”动力。 多彩活动引流 充分释放书院文化效能 厚植地区文化自信,杆石桥街道注重以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释放文化书院“一池春水”。一是凝萃品牌内核。在街道“文华书院”品牌带动下,各社区文化书院建设纷纷争先创优,树立品牌效应。如新市区“新韵书院”、自由大街“瑞福书院”等系列品牌,汇聚强大合力,打造极具鲜明特色的文化书院,绘就了一幅以文善治的幸福画卷。二是精筑线下体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定期举办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社会实践、主题宣讲、特色研学等活动,通过非遗古琴、公益电影、诗歌朗诵、器乐演绎等活动,为居民群众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推动文化繁荣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和谐的“黏合剂”。三是打造线上盛宴。结合优质数字文化资源,利用居民群、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体,打造“非遗在永绥”“有请大主播”等线上书院专栏,在线展播融入地区特色的优质文化节目和优秀文艺作品,其中,《一韵一辙话街情》系列作品获得较高反响,使广大群众不出远门即可坐享文化“大餐”。 下一步,杆石桥街道将始终坚持建设服务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开放式文化书院,持续深化“文华书院”品牌建设,切实将“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推动文化从“云端”落到“泥土”,从“殿堂”走进“心田”,搭建起全民参与的文化家园和创造舞台。(撰写人:王梓臻 审核人:王旭)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