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涉企检查 助推企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5-05-27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杜绝乱检查、随意检查、选择性执法等执法不规范现象,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局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执法方式,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制度建设,夯实监管基础

一是健全检查机制。明确“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定期进行更新维护,确保检查工作有据可依。二是规范随机抽取。严格按照随机抽取市场主体、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原则,利用电子化抽查系统,杜绝人为干预,实现抽查全程留痕、全过程监督。三是细化执法标准。制定和完善各项执法检查标准和操作规程,明确执法检查内容、方式及处罚依据,减少执法人员自由裁量空间,防范执法随意性。

二、创新执法模式,提升执法效能

一是推行联合抽查。整合执法资源,推动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减少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原先企业每个月要应对多个部门检查,现在集中到“联合检查日”,降低了检查频率,显著减少了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的情况,企业的迎检压力明显减轻,生产经营环境更加稳定有序,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认可。二是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根据风险程度和信用水平,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合理确定检查频次和检查事项,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对诚信度高、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适当降低检查频次,开展简化程序的检查或免予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对风险较高或信用存在问题的市场主体,加大检查频次,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形成有效震慑。三是探索智慧监管。分析市场主体风险点,实现精准预警、动态监管,提高执法的科技含量,做到问题早发现、风险早预警、违法早处置,推动监管从传统模式向智慧模式转变。

三、优化执法公开,确保执法透明

一是强化信息公开。通过区政府官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多渠道、多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抽查检查结果,实现检查对象、检查人员、检查结果的“三公开”,目前,抽查检查结果公示率已实现100%,社会监督渠道更加畅通,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主体对监管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建立被检查对象意见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对执法检查工作的意见建议,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等,不断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回应企业诉求,增进执法满意度。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素质

一是强化执法培训。开展常态化的执法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学习,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专题研讨和典型案例分析,定期邀请业务骨干进行专题讲座、现场指导,通过以案释法、经验交流、疑难案件分析等形式,切实增强执法人员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提升执法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开展执法人员廉政教育和作风整顿活动,树立执法队伍良好形象,提高执法人员的纪律性和规范性,增强执法公信力,坚决杜绝选择性执法、随意执法、粗暴执法、徇私舞弊等问题。

优化执法检查以来,成效明显,重复咨询和投诉明显减少,企业参与监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检查次数大幅下降,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下一步,我局将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措施,进一步完善内部协作机制,加强对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助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