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法院在上级法院精心指导和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下, 多措并举开展知识产权案件预防和化解工作。 2024 年, 市中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共收案1356 件, 同比下降 38.08%, 位列全市法院之首。 诉前调解成功90 件, 同比增长 8.23%。 诉中调解撤诉 950 件, 调撤率同比上升19.3%。 一是搭建“ 三位一体” 平台, 筑牢知识产权纠纷源头化解防线。 与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部门共同成立“ 知识产权纠纷预防与化解中心” , 畅通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渠道。 该中心通过“ 一筛、 二调、 三处理” 的三步工作法, 探索出了“ 分流-化解-回流” 先行化解新模式。 自平台运行以来累计筛查知识产权案件 1680 余件, 实质化解纠纷 135 件, 318 件未进入诉讼程序,27%的案件实现源头化解。 二是打造“ 多维普法矩阵” , 夯实知识产权纠纷源头预防根基。 组织法官拍摄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小视频, 通过报刊、 电视、 微信公众号等形式, 向社会发布典型案例30 余起; 走进企业、 商场商超、 学校, 开展法治讲座, 进行“ 法治体检” 15 次; 根据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有针对性的向区行政审批局等单位发出司法建议 6 份, 得到各单位积极回应。三是实施“ 双轨审查调解” , 精准管控知识产权批量维权纠纷增量。 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加大日常批量维权案件的筛查与报送。 严把权利审查关, 严防“ 放水养鱼式维权” , 运用示范裁判+调解方式, 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通过先行作出示范判决, 引导当事人理性协商诉前和解。 2024 年, 知产批量案件总数低于 550 件,同一权利人提起同类型案件多数集中在 3 至 10 件, 批量案件增长态势得到明显控制。 四是运用“ 智审+衡平” 双策, 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采用“ 利益平衡法” 和“ 分段解决争议法” ,切实解决特许经营合同纠纷, 促进特许经营行业在法治轨道内有序运行。 2024 年, 共审结 59 件特许经营合同纠纷, 其中通过调解方式化解 29 件, 纠纷实质化解率近 50%。 善用 AI 智审程序,加大对网络作品权属的溯源, 严格审查著作权权利主体, 防止权利滥用。 2024 年通过“ 版权 AI 智审” 数字化应用共享平台, 共计审查近 20 件著作权作品, 根据作品溯源结果有针对性化解纠纷。(撰稿人:张文静 审核人:李冬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