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中区法院“三联”并举深化金融纠纷多元化解 |
|||
|
|||
|
近年来,部分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违约、信用卡逾期引发的金融纠纷呈增长态势。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市中区法院依法履行金融审判职能,主动融入纠纷诉源治理,坚持“三联”并举促进金融纠纷实质性化解,着力构建“法院引导、多方参与、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机制。 一是创新部门联动,凝聚解纷合力。召开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座谈会,与12家金融机构、4家金融调解组织深入探讨交流,协调解决金融机构提出的“公证程序繁琐”“债务人失联导致送达难”“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能力不足”等具体问题。系统梳理金融纠纷类案问题,就强化金融风险管控、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及时向银保监局、部分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切实提升工作协同水平。组建由法官、仲裁员、人民调解员等专业力量组成的“多元解纷”服务团,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案例研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与解纷尺度。 二是注重制度联促,优化服务模式。成立“李钧法官金融纠纷工作室”,与山东省金融业联合会、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济南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等行业解纷组织合作,由法官对行业组织进行源头诊治和指导,助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提质增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今年以来,法官开展金融纠纷调解业务培训2次,与调解组织座谈会商5次,指导办理金融纠纷1800余件。建立涉金融执行案件“预执废”制度,发出《预执废证明》5份,避免对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同一债务人不必要的执行程序空转。 三是强化多措联推,促进源头治理。加强法治宣传,以“法治体检”活动为契机,组织法官走进企业园区、村居社区、校园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风险防范化解专题法治宣讲活动,以案说法、以事释法,提高市场主体、人民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非诉讼解纷方式的知晓度、接受度。加强与金融机构信息交流,通过走访座谈、发送司法建议等形式,促进金融机构规范送达地址确认、强化金融风险提示、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重视调解解纷方式,推动更多金融纠纷前端化解。今年以来,开展金融纠纷专题宣讲活动4次,覆盖企业群众3800余人次,助力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撰稿人:张文静 审核人:李冬华)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