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法院多措并举做实先行调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发布日期:2025-09-17 浏览次数: 字体:[ ]

市中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立案后先行调解工作,做实定分止争、实质化解纠纷,促进审判工作提质增效。2025年1-8月,新收各类案件32935件,同比增长29.04%。

一是强化府院联动,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加强请示汇报工作,向区委政法委进行专题报告,积极争取区委政法委支持开展先行调解工作。强化协同联动,支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质化运行,选派1个法官团队及5名调解员入驻区综治中心开展调解工作。积极发挥条线业务指导优势,与省、市法院对接开展“错题精研、你问我答”活动,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拓展对接网络,加强与调解组织的对接联动,在“总对总”机制指引下,共有20个调解组织和100余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不断扩大调解工作“朋友圈”。

二是抓实宣传引导,提升各方解纷实效。多维宣传引导,激发调解选择意愿,在诉讼服务大厅播放多元解纷宣传片、摆放“山东解纷码”宣传海报和调解指南,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方式化解矛盾。开展培训赋能,组织立案、审管和信息技术条线干警及特邀调解员参与先行调解操作培训,增强法官及调解员先行调解工作的能力。大力推广“两状”示范文本应用,召开起诉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座谈会,发布“两状”示范文本,加强立案环节引导。

三是加大协调配合,畅通立调审执链条。适时动态调整分案机制,优化审判资源配置。严守立案登记制,清理积案保畅通,扎实开展“降存清积”专项行动,法官人均结案254件,同比增加67.38件。构建“先行调解+繁简分流”机制,出台先行调解工作指引,在民一、民二和3个法庭各设1个速裁团队,负责简案速裁、指导先行调解,引入2家社会化调解组织,每个团队配置2名调解员。建立“立审执一体化”协调机制联席会议,打通办案流程堵点。

四是深挖内部潜能,聚焦主业提质增效。坚持审判数据“日通报、周调度、月总结”,防止问题积压在季末、年末,造成突击结案。开展案件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向审委会汇报发改案件制度,对发改较多的法官“专人专方”定向指导,完善院庭长阅核案件制度,进一步压实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职责,制定发改案件质量评查办法,常态化开展庭审观摩、文书评比、卷宗评查,切实提升办案质量。充分发挥法答网、案例库参照适用机制,统一法律适用,规范裁判尺度。(撰稿人:张文静 审核人:李冬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