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中区法院三项措施提升涉企案件执行质效快速高效兑现企业胜诉权益 |
|||
|
|||
|
今年以来,市中区法院积极深化涉企案件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在分流集约办理、财产查控处置、内外联动协调上优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优化执行流程,突出繁简分流、事务集约。对涉企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优先立案、及时受理。实施繁简分流,根据涉企案件执行标的、有无保全查封、网络查控结果、当事人情况、执行难易等具体情况,对案件实行逐一甄别,标记简案、繁案,迅速分流至速执团队和精执团队,有效增强了执行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以来,执行完毕率38.69%,同比提升45.12%,执行到位率47.10%,同比提升46.36%。深化执行事务集约运行机制改革,设立执行指挥中心,安排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对执行立案、财产查控、文书送达等执行事务进行集约办理,并为当事人提供恢复执行、案件查询、执行异议、信访接待、材料收转等一站式便捷服务,执行办事效率和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搭建智慧平台,突出查控提速、处置增效。强化网络查控专线建设,在“总对总”网络查控的基础上,先后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市场监管局、公安车管所等部门建立了不动产登记、股权、车辆查控等联动查控专线,实现了查冻解扣工作高效精准。开通济南市机动车联动控制平台,实现对被查封车辆进出市内公共停车区域自动报警和位置信息图像的自动推送,并与市内辖区法院线上联动完成实时查控。开通与企业群众保持实时联系的“智慧执行”平台,当事人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线上实时联系法官、举报财产线索,执行法官外出执行时可一键查询案件的各种信息,拍照上传执行情况,并能做到与执行指挥中心实时联动。 三是集聚执行合力,突出府院联动、社会互动。在执行联动方面明确了法院、发改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职责分工,召开各类执行联席会议,实现了行政资源与司法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展“执剑 2025”集中执行行动,邀请代表委员现场参与见证执行,共执结案件1200件,拘传99人,预拘留、拘留69人,预罚款225.5万元,移送拒执罪6件7人,扣押车辆16辆,执行到位1.2亿元。持续发布执行悬赏公告64期,有效激励社会公众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和行踪信息。(撰稿人:张文静 审核人:李冬华)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