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零距离,最美逆行人 ——记医学观察点一线的卫生监督员 |
|||
|
|||
我报名!我报名!我报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猛蔓延的这个战场,全国各地的无数医护、基层人员主动请战,欲逆向而行,用生命守护生命。在市中区卫计监督所也有这么一批基层人员,他们临危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自告奋勇加入抗疫突击队--“医学观察点”,决意用生命守护健康,践行着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 坚实守护,逆风中的可靠 监督一科李保民从接到命令的那一刻,便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已满50岁的他主动请愿,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点工作,认识他的人并不会感到奇怪,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拥有30年党龄的他退伍不褪色,在基层默默工作几十年。03年抗击“非典”,08年抗震救灾,每一次他都冲锋在前,这次也毫不意外,他又主动请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战斗中。自接受任务起就没有回过家,在观察点,李保民每天要为留观人员健康体检,仔细询问他们的症状,协助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为疑似患者采样,一一记录,并日夜守在观察点,随时待命。问起他也是微笑着说:“我是党员,自然要全力战斗了!”那笑容背后藏起的是对家人、孩子的不舍与牵挂,他深知:选择保护别人,不计得失、不念生死,才是最该坚持的初心和使命! 铮铮铁骨,筑起护卫的堡垒 “是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战斗,所以也没有那么辛苦。”问起工作强度,监督四科韩奕这样说到。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仍然义无反顾的报了名,这源自于一位退伍军人的英勇气魄,源自于曾参与抗击“非典”卫生监督人的坚定自信,更源自于一位老党员的革命担当。观察点的医疗垃圾需要放至指定处理位置,他总是第一时间规范清理,仔细地包装、消毒。“尽快处理好医疗垃圾能给留观者一种安全的感觉,也能让观察点始终保持清洁环境。”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向国家、向人民展示了他的家国情怀。 默默守护,见证温柔的力量 公共卫生科董青第一个报名入驻医学观察点,她说自己曾参与过03年抗击“非典”疫情,是参加一线防控的绝佳人选。好不容易盼来了在国外久未见面的丈夫、儿子,还没一起吃几顿热乎饭,就日夜不停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医学观察点,她主要负责为密切接触者提供生活上的服务、疏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有些观察者刚进留观站时情绪极不稳定,我就不停的安抚他们,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董青说。看着留观人员从眉头紧锁到安稳平静、从恐惧担忧到满怀信心,她感觉自己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90”后的守护,逆行路上的年轻模样 “日常观察工作还可以,但现在穿上它完全不透气,会出很多汗。”“90”后女孩杨柏林,是区监督所几十名请愿参加一线医学观察点防控工作中年龄最小的人员,刚穿防护服的她还有些不适应,这让她做起事来比平时更要集中注意力。 “吃好饭再去做,一旦穿上隔离服,想喝口水都难。”口罩、防护服等都是一次性用品,在目前的严峻形势下,她和“战友”们选择多些时间坚持在岗,尽量节省一切医疗物资。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她还利用一切间隙时间学习新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规范。 这是一场艰难的抗疫“阻击战”,为了确保打赢这场抗疫战,“医学观察点”实行全封闭式管理,连续工作数小时是常事,高压之下,没有一位人员当逃兵。他们忘我的工作,冒着高风险、顶着高强度、保持高效率的持续工作。疫情还在继续,而这些最美的“逆行者”用他们凝聚的力量战斗在最前沿,用一道道背影构筑起了人民的“防控墙”、“希望桥”,最美“逆行人”,我们待你平安归来!(撰稿人:金璐 审核人:韩继臣)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