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

发布日期:2025-01-17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过去的2024年,我区坚持把经济工作摆在首位,全力以赴稳经济、提信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78.9亿元、增长5.9%,总量居全市第三位,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突破1400亿元,再上一个百亿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百亿;经营主体达到12.9万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我们在承压前行中稳住了经济大盘、挑起了全市大梁,向社会传递了坚定有力的发展信心。

建立完善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大力实施链群引育“四大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新质生产力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现代金融扩容提质。截至9月底,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12万亿,同比增加253亿元。新引进金融、类金融机构19家,累计超过500家,其中金融类区域总部81家,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完成268.3亿元、同比增长11%。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科创基金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政金企”合作持续深化,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运行良好,9个“白名单”项目实现融资42.1亿元。数字经济全面拓展。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先后建成山东未来云谷、望岳智谷等一批产业载体,建设5G基站4953处、确定性网络1.45万公里,规划建设智能算力规模2200P。培植规模以上信软服务企业37家,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7.6亿元,占全市比重18.8%。坚持数字经济与数字政府、数字机关、数字社会一体推进,积极拓展“市中好办事”智慧服务平台,获评省级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着力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入选山东省DCMM贯标先进区域。都市工业加快升级。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山推建友“智能制造5G工厂”获评工信部5G全连接工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3家,市级以上瞪羚企业76家。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居全市第二位;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67.6%和51.4%,均居全市前三位。能源互联集聚成势。聚焦先进电网、能源储运销、电力设备及电力电子三大产业链群,新落地山东港华燃气集团等能源类企业41家,共集聚链上企业245家、产业创新平台26个,辖区产业规模超过340亿元。山东大学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运营。“智能电网产业大脑”入选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文化商贸提档升级。推动山东演艺集团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净增规模以上商贸企业63家,引入品牌首店10家。联动山东出版集团揭榜挂帅山东省“出版产业大脑”。老商埠、上新街等文化商圈重现活力,英雄山古玩文创市集入选全省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秘境石崮寨”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舜耕山庄、融汇老商埠、欧亚大观园分别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1-10月,文体娱乐业实现营收40.9亿元,占全市比重57.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