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辐射范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心,您的意见非常符合市中区产业发展实际,对我们发展能源互联网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参考作用。我们将联合区相关部门把您的建议和对策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创新发展能源互联网产业,打造市中区产业发展新高地。现就能源互联网产业顶层设计、空间布局、招商引资、应用场景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
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战略自提出以来,市、区两级先后成立战略实施指挥部,统筹推进集聚区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先后获评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唯一晋升“双省级战略”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能源互联网总部经济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区域交易中心和装备智造中心“四个中心”为主体的目标定位,明确了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为核心的先进电网产业链群、以山东电力设备厂和西门子变压器为核心的电力设备及电力电子产业链群、以国家管网山东总部和中石油为核心的能源储运销产业链群为重要抓手的产业推进路径。
一是聚焦产业链群,优化产业设计。今年以来,围绕先进电网、能源储运销和电力设备及电力电子三大重点产业链群,在全区产业发展联席会议的框架下,组建了三大链群工作专班,明确链群发展的总体要求、工作机制和重点任务,组织召开了重点产业链群建设调度会,全面推动重点产业链群建设,持续壮大产业规模。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厚植发展动能。坚持把产业创新作为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把产业创新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今年以来,联合山东大学深入推进产学研成果转化,加快成立山东大学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海上风电并网、电力电子技术、储能等能源新兴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并落地转化一批技术成果。
二、深化空间布局
不断整合区域资源,挖掘空间潜力,优化产业布局,全域布局建设产业功能区,打造全域化园区发展新模式。围绕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核心,构建“三大链群”产业布局及“三大产业集聚区”功能布局,协同推进能源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布局。一是先进电网产业布局。围绕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整合周边东泰凯悦中心、商会大厦、万达广场等载体,导入先进电网总部企业;以山东能源互联网绿色低碳示范基地为核心,辐射望岳·智谷、龙玺大厦、科创大厦、山东数智产业园、望岳中心、唐人财富广场等载体,集聚先进电网新兴产业,形成分类集聚、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电力设备及电力电子产业布局。围绕山东电力设备厂、济南西门子能源变压器,形成以济南中央活力区、西门子特色产业园和山东电力设备特色产业园等为主要园区载体的电力设备及电力电子产业集聚区。三是能源储运销产业布局。打造以二环南路为主轴,串联山东能源互联网绿色低碳示范基地、山东未来云谷、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龙玺大厦等主要载体,带动科创大厦、正大南环国际等周边园区,集聚国家管网集团、中石油、国家管网集团榆济管道公司等能源储运销行业企业的二环南路能源储运销产业带。
(二)功能布局。一是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以省级经济开发区核心区、腊山产业园、西门子特色产业园和山东电力设备特色产业园等为主要园区载体,打造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二是能源综合服务产业集聚区。以经二路为主轴,围绕国网山东电力周边的东泰凯悦中心、商会大厦、万达广场等载体为依托,联动山东新金融产业园,以数字综合能源、能源金融为主要业态,打造能源综合服务产业集聚区。三是能源总部及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山东能源互联网绿色低碳示范基地、望岳·智谷、未来云谷、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载体,带动科创大厦、正大南环国际等周边园区,打造能源总部及新兴产业集聚区。
三、狠抓招商引资
区委、区政府将招商引资定为集聚区建设的重点工作,能源互联网工作推进专班将招商引资列为集聚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各单位立足能源产业链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图谱招商、产业链招商、活动招商、联盟招商、重点项目引领等五大招商策略,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依托国网山东电力、山东电力设备等驻区龙头企业,深挖产业链上下游和合作伙伴资源,推动打造“链主带动、全链贯通”的产业生态;组织召开2023新能源电力圆桌会议、2023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大会等全国性的产业对接大会,充分依托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行业招商活动,引进能源相关企业;充分发挥联盟内联外引纽带作用,不断扩大联盟“朋友圈”,吸引联盟企业落地;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强势带动作用,引进创新型企业,形成“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初显成效,截止到2023年底,已集聚能源相关企业225家。今年上半年,联合工作推进专班成员先后对接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协会、禾望电子、浪潮新能源、华夏龙晖、合肥天威众元等1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引进落地了山东鸿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协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能源互联网企业,集聚企业总数达232家。下一步将利用产业图谱精准招商、立足总部企业招引上下游企业、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招商、组织产业峰会活动招商、依托产业联盟合作招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做大产业增量。
四、拓展应用场景
深入推进能源产业与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和都市工业等区内主导产业深度融合,拓展能源互联网融合应用场景,打造形成涵盖“油-电-气-网”多领域的能源互联网应用场景体系,并提炼可规模化推广、具备商业化闭环的典型应用场景向全市、全省推广。2023年,市中区共打造智慧能源站、绿色校园分布式光伏试点等应用场景38个,应用场景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绿色校园走在前列,全力推进校园分布式光伏发电屋顶建设,共完成8所学校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二是绿色城市亮点纷呈,在智慧能源充电站建设多点开花,全年完成46座公共充电站备案建设,建设完成活力区展厅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三是低碳园区加快步伐,完成大学科技园及科创大厦低碳园区建设,利用园区空间打造光伏屋顶、光伏路面景观区、光伏凉亭、光伏车棚等新能源发电场景,实现节能、低碳、绿色园区发展。
下一步,将聚力打造能源互联网产业总部经济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区域交易中心和装备智造中心“四个中心”,聚焦先进电网、能源储运销和电力设备及电力电子三大产业链群,重点做好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重点项目推进、产业融合等。一是夯实产业发展支撑平台,建设好山东大学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全面深化与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的校地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二是围绕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对接国网山东电力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好电力战新产业集群、山东省电科院储能检测及监督评价重点实验室等重大项目的落地保障和对接工作。三是推动能源互联网与都市工业、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通能源互联网与区内主导产业融合发展通道,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品质强区贡献力量。
市中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18日
联系人及电话:刘涛 82078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