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简体
  • 繁體
  • 关怀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协委员 提案办理结果 > 内容详情

市中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济南市市中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第100403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9-30

代表提案者

韩炜

会议届次

济南市市中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二次创业’新征程

建议提案编号

1004030

承办单位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办理方式

承办

答复时间

2025-09-26

办理类型

A

答复内容

韩炜委员:

您提出的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二次创业新征程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市中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的关注和关心,您的建议非常符合市中区发展实际,我们已经全部采纳,针对建议中提出对策,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现下一步工作计划回复如下

一、锚定方向强规划,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顶层基石”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核心需求,从政策、机制、要素三方面发力,构建系统完备的保障体系,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定向领航。一是完善政策框架。市中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市中区“十大产业链群”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市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后附3个实施方案:《市中区加快都市工业发展实施方案》、《市中区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市中区促进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市中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产业政策文件,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任务举措和保障措施,为全区各部门、各街办协同开展企业服务、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切实增强了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工作专班运行机制,细化数字经济产业链条,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编写产业招商指引文件,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充分调动各类产业资源,从载体供给、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人才引育等方面发力,为项目招引和企业培育提供全要素保障,全力推动数字经济、能源互联网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二、聚焦创新破瓶颈,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引擎”

以平台为依托、项目为抓手、产业为方向,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核心动能。一是用好高能级平台。发挥好“火石”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电网”产业大脑等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以及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山东大学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国网山东电科院等高能级载体平台作用,培育引进相关产业链企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为抓手,指导骨干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创新平台41个,其中,2025年新获评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个(济南云拓互动)、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个(山东栋梁科技、泰维能源集团、山东承势电子、山东未来网络科技)。二是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做好重大科技成果常态化推荐,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清单管理制度,组织符合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成项目策划储备。加快山东未来云谷存算一体化数据中心、山东中科超级云智算中心等项目建设,构建供给充足的算网设施体系。三是布局战新、未来产业。建立与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重点研发机构的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与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山东思极科技有限公司等战新产业领域重点企业联系对接机制。依托济南二环南路沿线和省内相关科创资源,以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山东未来云谷为核心,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的试点园区,着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营造一流创新环境,构建产业、创新、人才、服务、资金等多链合一的产业生态,引导未来产业集聚发展。
    三、聚力升级优结构,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 “产业矩阵”

围绕重点领域推动产业提级跃升,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产业支撑。一是巩固提升金融产业。加强常态化对上联系,寻求上级部门对我区金融产业发展的业务支持、资源支持和政策支持加大金融化债支持力度,助力辖区银行增加各级平台首贷、提高授信额度。持续营造良好安商稳商环境,巩固全员包挂责任体系,通过全方位保姆式金融专员服务帮助机构排忧解难,提升金融机构归属感二是突出先进制造业。市中区按照“产业回归、工业回城”发展思路,实施新质生产力“有形化”战略,积极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突出先进制造业主导地位,依托国网山东电力、山东电力设备、西门子能源等龙头企业,重点加快山东电力战新产业园、山东电力设备改造升级项目和西门子能源厂区扩建项目建设,培育发展电力元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等电力电子产业,推动电力设备及电力电子产业链提级跃升。三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实施“工赋泉城”行动,大力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培训、供需对接等活动,促进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标杆工厂和试点示范项目。依托工业互联网、确定性网络、“产业大脑”等数智赋能平台,促进制造、能源、医疗、教育、文旅等行业数字化升级。用好新型工业化、大规模设备更新、新型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培育申报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赋百景”、晨星工厂、数字领航等项目。四是推动能源互联网产业实现突破。建设总部经济中心,强化能源企业总部集聚效应,精准招引央企区域总部、地方龙头企业新兴业务总部以及跨国公司区域总部,深化战略合作并完善配套服务生态,构建“总部引领、链条协同”的发展格局。打造技术研发中心,依托山东大学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整合产学研核心资源,重点突破能源互联网前沿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加快推进未来集团基于数能融合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项目,推动数据要素与源网荷储的融合应用,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峰和应急保供能,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四、精准摸排挖潜力,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才支撑”

对前期梳理的重点企业进行再研判,重点摸排研发投入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我区信息通信、能源等产业优势,加强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走访调研,共享信息线索,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精细筛选符合条件的人才。走访国家大学科技园、科创大厦、军休大厦、望岳智谷等重点园区对接各园区运营单位及区平台公司,及时收集新引进企业、新上规企业中潜在人才信息做好沟通针对经济体量较大和研发投入总量较高的部分街道,将人才工作融入经济工作中谋划推进,围绕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衷心感谢您的建言献策,欢迎您继续关注市中区产业发展,多提宝贵建议。

 

 

济南市市中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926

 

联系人及电话:席倩  51806700

抄送:区政协提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