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情况】2023年市中区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字号:
大 中 小



济南市市中区是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两基工作先进区、特殊教育先进区、幼儿教育先进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全国随班就读工作实验区,是山东省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实验教学普及县区、教育工作示范区、素质教育先进区、艺术教育示范区、新课程改革实验区、首批随班就读示范区、幼小衔接实验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单位、首批济南市劳动教育实验区。
近年来,在市中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中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023年,市中教育聚焦“深化落实年”“提速增效年”重点任务,围绕“质量为本,均衡为基,教师为魂,特色为要”四大着力点,明确“12363”工作思路。全力建设“名校云集、名师辈出、学生幸福、社会满意”的品质教育示范区,持续打造“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市中教育品牌。
一是聚焦“名校云集”,致力于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市中区于2013年在全市率先启动集团化办学,打造20大教育集团,以品牌校带动新建校、薄弱校、城郊校“抱团”发展,把好学校办到居民家门口,有力破解城乡二元难题。2019年,市中集团化办学被评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典型案例,代表济南市承办中国教育学会年会分论坛,改革经验获全国范围认可。2023年,市中区以集团化办学十年为契机,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意见》,优化人、财、物资源流动机制;筹备举办集团化办学研讨会,邀请其他地市教育同仁参加;推进与钢城区、起步区的交流协作,持续扩大市中教育影响力。同时,在全国范围持续输出市中教育品牌,赴上海参加“新时代教育局长专业发展论坛”,向来自全国的教育局长讲授区域教育治理举措;赴重庆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承办微论坛分享区域教育改革经验,线上观看人数达40余万。
二是聚焦“名师辈出”,打造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干部教师队伍。建立完善“新苗—新秀—能手—首席—风格—功勋”教师梯次培养体系;打造“合格校长—骨干校长—名校长—功勋校长”的教育家成长梯次。深化“三地—七校—九专家”干训师训体系,与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地市建立教育联系,在浙大、北师大、华东师大等7所高校建立师训基地,邀请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校长李希贵等教育专家组成“校长导师团”。2023年,与市中城发集团联手打造全市唯一、全省一流的区级独立运营教师成长基地,为干部教师提供优质的培训学习空间。以两办名义在全市率先出台《关爱激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若干措施》,评出首批140名市中区“经纬三名(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人选,为教育发展储备人才。在2023年市委、市政府教育人才评优中,40人获评“泉城名校长”“泉城名师”等荣誉称号,获奖人数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聚焦“学生幸福”,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全市样板、全省标杆。集聚全区17个街道办事处、23个部门育人合力,打造“家校社政研”协同育人体系,先后设立10处博物馆研学基地、25处中小学社会实践暨传统文化体验基地、79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设105所社区家长学校,举办“教育·家”大讲堂千余场,推出社区资源地图点位600个,发布家庭劳动清单100项、乐享童年游戏100例等实践成果,推出“合育人·向未来”全环境立德树人品牌。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专题报道我区改革经验,《济南改革》专刊刊发我区经验呈报市委常委,济南市全环境立德树人现场会在市中区召开,市中区两次受邀在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并作为全省三个区县代表之一,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四是聚焦“社会满意”,以实事、实干、实绩赢得口碑与奖杯。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成立23个联络组,覆盖全系统117个党支部、3024名党员,指导各单位开展学习研讨266次、支部书记讲党课82次,切实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成为办全国一流教育的强大动力。办好教育民生实事,推进14处学校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工程,持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困难家庭学生扶助计划,为因家庭困难享受扶助政策的学生提供午餐补助,免费为一年级、四年级和七年级学生提供校服;开通并优化24小时学生心理关爱热线,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100场,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3年济南学考成绩市中区位居全市前列,高中推荐生、创新特色生、艺体特长生上榜人数再创新高。今年9月,区教育体育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