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馆驿街小学2025年教研活动
字号:
大 中 小



济南市馆驿街小学2025年教研活动
一、立足教学常规,夯实教研基础
1.规范制度建设
细化常规教学要求,明确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环节的具体标准。推行 “二次备课” 制度,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结合班级学情进行个性化修改,确保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作业分层设计与批改规范,鼓励布置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 强化过程管理
采用“定期检查+ 随机抽查” 的方式监控教学质量。每月组织教学常规大检查,对教师教案、学生作业进行量化评分,并召开反馈会通报检查结果;每周随机抽取2—3个班级进行课堂教学巡查,重点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参与度等情况。
3. 期中质量调研
解读教材“依标扣本”完成2-6年级语文期中质量调研试题命题任务,收集各班语文期中调研学生成绩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看命题方向并制定下一步语文教学的训练点,重点对学困生进行查漏补缺。
二、聚焦专业成长,提升教研品质
1.深化理论学习
围绕新课标开展系列专题学习活动,组织教师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根据课标要求,解读所教教材的编排体系。
2.召开质量分析会
开学初,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纬二集团六年级质量分析会,举办各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分析,老师们用数据说话(见题、见数、见法),制定出本学期改进教学的措施。
3.情境式命题研究
各教研组梳理所教教材编排体系,同年级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命题研究,主要进行情境式命题。老师们依据课程标准,紧扣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将知识融入生活化、时代性、典型性的情境中,适当体现地域特色;关联教材内容,体现 “教—学—评” 的一体化;同时情境与任务紧密关联,将情境嵌入任务或问题之中,真正有助于学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3.聚焦要素,习作研究
(1)各教研组进行习作研究,对语文教师进行习作稿纸的设计培训。落实习作要素。教师研读教材,明确单元习作要求,完成习作稿纸的设计,包括习作导语和表达建议两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清楚每次习作要求,降低习作门槛。
(2)加强习作指导。在单元习作教学中,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写作素材,教师当堂进行习作指导,教授习作方法,学生限时完成习作。
(3)丰富写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源泉,用心观察生活,以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为素材具体指导学生习作表达,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素材,提高表达能力。
3.创新教研模式
推行 “三位一体”教研机制,即“集体备课+课例研讨+专题研修”。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设计优化;确立教研重点——“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题,促进语言运用和思维训练的校本教研。从备课入手,研读教材,梳理所教教材单元要素发展脉络及单元训练点在每一课的落实点。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指导语文教师梳理3--8单元要素发展脉络及捋序本单元语文要素在 4 篇课文中的有序落地,保障本单元要素的渐进落实。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研实践
1.探索共生课堂
在教学研究中,聚小求实,着力于“乐达高质”五有好课堂教学研究,尝试从学生主体、精讲效益、问题设计质量、学法指导、思维发展等维度,引领课堂教学更加精准和高质。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研读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聚焦重难点进行<20分钟的精讲,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侧重给学生学习方法的策略指导,让学科素养扎实落地,师生共同成长。
在周约课听课中,要素的梳理帮助教师精准制定学习目标,课堂上教师利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在周四进行的周约课听课中,透过董慧老师执教《童年的水墨画》、张伟伟老师执教《猫》、孟倩倩老师执教《祖先的摇篮》等课堂教学,可以看出本学期的教研成效显著,通过单元要素的梳理,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精准把握了单元要素,运用多种策略让要素扎实落地,执教老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堂教学有层次,训练到位,学生的思维有了进阶发展。
2.优化作业设计
组织教师开展实践作业和跨学科融合作业研究。作业设计和阅读紧密结合,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各年级建立了“词汇积累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读书摘抄,或摘抄成语,或积累好词佳句,或进行赏析,亦可以片段仿写,将积累转化为运用能力,班级定期进行展评。中高年级坚持每周写日记,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表达出真情实感,同时根据日记内容进行简单的装饰,让日记成为学生成长中的珍贵回忆。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