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十六里河中学2025年教学工作专项规划
字号:
大 中 小



依据市中区教体局新学期工作思路及济南十六里河中学2025年重点工作,紧紧围绕“高品质发展”这一核心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持续推动数字化阳光课堂实施,精准研究,数字赋能,优化评价,加强教师梯队建设,科研驱动,激发师生活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高品质提升。
一、加强四项建设
(一)夯实高效课堂建设,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1.优质课评比。本学期将进行优质课评比,自愿报名,全员参与(工作三年内除外),依据学校课堂标准,成立专家评委组,以评促研,提高课堂效率。
2.研究课。各教研组共研一节课,定主题、定课型,定执教人。共同研讨,突破瓶颈,解决课堂棘手问题。
3.常态课。人人达标与私人订制相结合,聚焦日常课堂,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相互学习借鉴。
4.案例、论文评比。基于对数字化阳光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学会反思、梳理与提炼。语数外上交案例至少各两篇,其他至少各一篇,多者不限。所有评比将颁发证书,适当赋分,择优推荐。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分层分类专业赋能
1.石榴籽名师工作坊引领辐射
本学期继续推动跨学科主题研讨,探讨教学的共性、规律性,互助共研。
2.开展“实小微讲堂”
给骨干教师搭建输出平台,分享教育感悟,讲述教育故事。
3.成立“新课堂成员工作室”。制定发展规划,做好教学引领,承担项目研究,扩大影响辐射,让新理念与策略落地并升华。
4.走出去请进来。借助专家引领,促使专业赋能。
(三)完善科研课题建设,科研驱动能力进阶
1.学科问题课题化。鼓励教研组、教师个人申报年度课题,以课题推动学科研究。善于利用点点云校、智学网等,挖掘整合优质课、讲题大赛、专题培训等优质资源,助力解决问题。
2.教研主题系列化。找准学科难点、亟需突破点,分解动作、分步实施,力争破局跃升。每学期解决1-2个问题即可。开展组长沙龙,每月一次,旨在提升组长研究能力。深入开展三题活动,一周一套学考题或一周一专题,分工整理,做题、讲题,归纳提升,指导教学。
3.完成“十四五”课题。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做好融合,规划、整理,形成成果集。
(四)丰富课程文化建设,开齐开全特色发展
本学期在开齐开全课程的前提下,计划举办戏剧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各学科以活动为契机,使学生在学中做、在用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与实践能力。
启动英语文化月,创造丰富的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学科活动化,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喜欢上英语,打破僵局,实现学科发展新突破。
优化学科特色活动,重视活动前的充分谋划与发动,重视活动过程的组织与体验,重视活动后的效果延展与宣传。
二、筑牢五项常规
(一)匠心备课,筑牢根基
本学期使用教学案的备课备课,提前一周做完,集备讨论,体现二次备课与反思。学案内容精编、精简、实用,数量尽量控制在一页,教学时与课本、作业本做好结合。使用电子备课的学科,反正面打印,二备及反思必须手写。工作三年内的教师手写备课,环节要齐全、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加强反思改进。
(二)全心上课,提高效能
本学期学校紧跟数字化步伐,继续推进数字化阳光课堂,丰富提升“数字化阳光课堂”教学范式。
1.制定课堂教学新标准
为提高教师对数字技术的重视程度,学校将继续修订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将数字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占比加大,将量表放在听课本首页,使老师们听课上课有标可依。在课堂展示活动中,学校将数字技术与课堂的融合作为课堂展示的基本要求,以提升教师对课堂数字化的重视程度。
2.加强教师数字技术培训
本学期将继续对骨干教师开展智慧黑板和智学网大数据分析培训活动,引导老师们提高对数字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加强人工智能工具的研究与使用,本学期将人工智能工具的研究与使用纳入本学科组研究主题,通过研究与分享,使更多教师掌握更多更好的人工智能工具,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精心作业,减负提质
本学期将对学生科学分层、适量布置作业,单科每次作业不超过两项。作业组内研究,统一要求,教师试做。作业收交过程,任课教师要培训好课代表,做好具体要求,及时关注。将班主任作为早上作业收交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管理督促协调。批改与反馈环节,要求及时批改,批改中给出批改时间与等级。作业当日反馈及时追踪与落实。
(四)耐心辅导,追踪落实
分层实施,精准滴灌。七八年级用好延时二,A班任务明确,要求具体,闭环管理;B班,辅导内容精准,突出重点、高频考点,重在逐一过关,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九年级特别关注控低提及、保提档生。
(五)用心命题,精准诊断
1.紧跟区里节奏,做好自下而上的复盘分析,数据支撑,精准诊断。
2.课堂五分钟检测,主干知识,少而精。及时批阅、反馈、追踪落实。
3.周测适当压减,重命题质量(考什么,怎么考)。用好智学网,采取先批后扫方式,既了解答题情况又能快速出数据。
三、督查与评价
(一)常规检查制度化
备课、作业、教研、听课等常规工作,教学管理部每月一查,组长参与。出台检查规范,逐步探索教学评一体智能化。
(二)优化评价办法
1.改进音美、信息、体育学科的过程性评价:使用课堂评价反馈表,每月一汇总,级部主任反馈、督促落实,纳入班级月考核。
2.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小印章的激励作用,辅之个性化评价。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