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十六里河中学2025年度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依据市中区教体局新学期工作思路及济南十六里河中学发展三年规划,紧紧围绕“高品质发展”这一核心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持续推动数字化阳光课堂实施,精准研究,数字赋能,优化评价,加强教师梯队建设,科研驱动,激发师生活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高品质提升。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政治根基
全面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议事决策规则,强化党组织在办学治校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强化学校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责任,推进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深化“双培养”机制,发挥五星级党支部作用,持续加强党员工作室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辐射作用。
组织开展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运用学习强国等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全覆盖学习体系。坚持和完善新党员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过集体“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培炉作用。继续加强党纪学习教育,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打造“清廉校园”,实现“清廉教育“。抓好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
二、推动融合发展,锻造清廉队伍
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打造全环境育人生态,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将党建工作嵌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党建赋能、引领作用。
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继续加强双报到工作,密切校社关系,发挥学校智力资源优势,助力社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校社融合发展;继续开展党员与经济困难学生、学困生等特殊学生群体间的帮扶活动,解决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困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大对教师有偿补课、体罚学生或对学生进行侮辱谩骂等问题整治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禁党员教师触碰底线。
三、加强四项建设,筑牢五项常规,激发师生活力,促进品质提升
(一)夯实高效课堂建设,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1.优质课评比。本学期将进行优质课评比,自愿报名,全员参与(工作三年内除外),依据学校课堂标准,成立专家评委组,以评促研,提高课堂效率。
2.研究课。各教研组共研一节课,定主题、定课型,定执教人。共同研讨,突破瓶颈,解决课堂棘手问题。
3.常态课。人人达标与私人订制相结合,聚焦日常课堂,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相互学习借鉴。
4.案例、论文评比。基于对数字化阳光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学会反思、梳理与提炼。语数外上交案例至少各两篇,其他至少各一篇,多者不限。所有评比将颁发证书,适当赋分,择优推荐。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分层分类专业赋能
1.石榴籽名师工作坊引领辐射
本学期继续推动跨学科主题研讨,探讨教学的共性、规律性,互助共研。
2.开展“实小微讲堂”
给骨干教师搭建输出平台,分享教育感悟,讲述教育故事。
3.成立“新课堂成员工作室”。制定发展规划,做好教学引领,承担项目研究,扩大影响辐射,让新理念与策略落地并升华。
4.走出去请进来。借助专家引领,促使专业赋能。
(三)完善科研课题建设,科研驱动能力进阶
1.学科问题课题化。鼓励教研组、教师个人申报年度课题,以课题推动学科研究。善于利用点点云校、智学网等,挖掘整合优质课、讲题大赛、专题培训等优质资源,助力解决问题。
2.教研主题系列化。找准学科难点、亟需突破点,分解动作、分步实施,力争破局跃升。每学期解决1-2个问题即可。开展组长沙龙,每月一次,旨在提升组长研究能力。深入开展三题活动,一周一套学考题或一周一专题,分工整理,做题、讲题,归纳提升,指导教学。
3.完成”十四五”课题。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做好融合,规划、整理,形成成果集。
(四)丰富课程文化建设,开齐开全特色发展
本学期在开齐开全课程的前提下,计划举办戏剧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各学科以活动为契机,使学生在学中做、在用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与实践能力。
启动英语文化月,创造丰富的情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学科活动化,在活动中体验、成长,喜欢上英语,打破僵局,实现学科发展新突破。
优化学科特色活动,重视活动前的充分谋划与发动,重视活动过程的组织与体验,重视活动后的效果延展与宣传。
(五)匠心备课,筑牢根基
本学期使用教学案的备课,提前一周做完,集备讨论,体现二次备课与反思。学案内容精编、精简、实用,数量尽量控制在一页,教学时与课本、作业本做好结合。使用电子备课的学科,反正面打印,二备及反思必须手写。工作三年内的教师手写备课,环节要齐全、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加强反思改进。
(六)全心上课,提高效能
本学期学校紧跟数字化步伐,继续推进数字化阳光课堂,丰富提升“数字化阳光课堂”教学范式。
1.制定课堂教学新标准
为提高教师对数字技术的重视程度,学校将继续修订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将数字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占比加大,将量表放在听课本首页,使老师们听课上课有标可依。在课堂展示活动中,学校将数字技术与课堂的融合作为课堂展示的基本要求,以提升教师对课堂数字化的重视程度。
2.加强教师数字技术培训
本学期将继续对骨干教师开展智慧黑板和智学网大数据分析培训活动,引导老师们提高对数字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加强人工智能工具的研究与使用,本学期将人工智能工具的研究与使用纳入本学科组研究主题,通过研究与分享,使更多教师掌握更多更好的人工智能工具,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七)精心作业,减负提质
本学期将对学生科学分层、适量布置作业,单科每次作业不超过两项。作业组内研究,统一要求,教师试做。作业收交过程,任课教师要培训好课代表,做好具体要求,及时关注。将班主任作为早上作业收交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管理督促协调。批改与反馈环节,要求及时批改,批改中给出批改时间与等级。作业当日反馈及时追踪与落实。
(八)耐心辅导,追踪落实
分层实施,精准滴灌。七八年级用好延时二,A班任务明确,要求具体,闭环管理;B班,辅导内容精准,突出重点、高频考点,重在逐一过关,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九年级特别关注控低提及、保提档生。
(九)用心命题,精准诊断
1.紧跟区里节奏,做好自下而上的复盘分析,数据支撑,精准诊断。
2.课堂五分钟检测,主干知识,少而精。及时批阅、反馈、追踪落实。
3.周测适当压减,重命题质量(考什么,怎么考)。用好智学网,采取先批后扫方式,既了解答题情况又能快速出数据。 (十)督查与评价
1.常规检查制度化
备课、作业、教研、听课等常规工作,教学管理部每月一查,组长参与。出台检查规范,逐步探索教学评一体智能化。
2.优化评价办法
改进音美、信息、体育学科的过程性评价:使用课堂评价反馈表,每月一汇总,级部主任反馈、督促落实,纳入班级月考核。
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小印章的激励作用,辅之个性化评价。
四、优化教育环境,不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一)特别关注班会,重视班主任基本功建设
1.开展班会设计微分享,激发班主任对班会内容广度、思想深度的思考与挖掘,使之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关于人生思考、未来规划、问题解决的指引。
2.主题班会的序列化、时效性、引领性设计,结合社情培养课题,智慧众筹打造精品班会,探索形成符合我校学情的班会形式。
(二)加强班级管理方面:自主+细化+激励
1.习惯的培养来源于日常的坚持,坚持要求不放松、标准不降低。
2.关注特殊个体,做好与学生、家长的谈心谈话,做好家访等沟通活动。
3.用好班委、学生干部,用学生带动学生、管理学生、监督学生。
4.做好班级常规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及学习氛围。
5.防患于未然,用好班会,发现问题端倪,早讲评早预防,远胜于事后处理。
6.做好常规记录,既是任务也是保护。
(三)教师层面:育人+育心+育情
1.课程育人:打造数字赋能,时间对分,情感丰盈的课堂,增强学生参与度和思考;打造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关系融洽,有温度的阳光课堂。每一科落实德育目标,依托学科优势开展拓展活动,构建多元实践课程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育人。
2.师生关系:以《基于生态校园建设的平等共生新型师生关系研究》课题研究为引领,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师德,热爱教育,关注每个学生发展,实现包容、激励等理念的落地生根,因材施教。
3.全员导师:人人争做善于观察、理解、引导学生的“良师”,除了关注分数,更应让学生感受到爱、宽容、相互的支持,以及师生共同的努力和共同的生活成长的愿景,培养核心素养,使学科教学成为学科教育。
五、关注学校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开展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认真做好法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认真开设法治课,运用多种形式把学生的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积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进一步抓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扎实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创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明确责任,一岗双责,尽职尽责,落实措施(1530),提升预防技能(人、物、技、心防)。
建立筛查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扎实做好后勤等其他各项工作
1.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落实教师健康工程,定期为教职工进行查体;广泛开展教工文体活动;关心落实好退休教工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2.建设美丽校园。更换班级智慧黑板,完善展览中心建设,完善教学楼的走廊文化,提升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
3.后勤工作。加强学校公物、水电管理,增强后勤人员服务意识,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管理,经常巡视校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4.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措施并加强制度的宣传与落实。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使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设无烟校园。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