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市中区科学技术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11370103004528371P/2025-6629777
区科学技术局
2025-01-01

市中区科学技术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2024年工作总结

强化培优市场主体,推动科技企业队伍量质齐升。聚焦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深入开展种子型企业与科小摸排,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与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工作,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全面检查暨2024年高企申报培训会,落实现有400家高企核查工作,组织山东未来集团有限公司、英集动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等166家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组织597家企业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

(二)强化优质科技资源配置,赋能产业链创新发展。召开医疗产业链企业与医疗机构协作交流座谈会,促成山东派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项目。聚焦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建设,获批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共9家。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24年全区完成高新产值101.69亿元,增速22.5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7.20%,较上年提高6.87个百分点

(三)强化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推动平台建设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山东省中药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高能级载体平台建设。组织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申报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能源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重点实验室),已进入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重组(第一批)批复筹建名单。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8家重点企业获批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组织济南大学申报济南市概念验证中心4个,由济南大学申报的山东省精细化学品合成概念验证中心进入山东省概念验证中心(试点)名单。

(四)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实效,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2024年首届基金赋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暨高价值技术成果项目路演对接会(电产业专场),“便携式自上线带电作业智能嘲风”等4项科技成果参加路演,山东大学、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与山东明亲至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协议13项,预计实现产业化投资16.67亿元。登记技术合同1437份,技术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0.79亿元

(五)强化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归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构建政策引导、金融撬动、企业为主的科技研发投入机制,以规上企业研发统计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2023年度全区规上企业网报研发经费23.39亿元,完成全社会研发投入20.98亿元,增幅0.1%。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实施“四链融合”工程,持续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坚持以项目为统领,推动2024年策划储备项目进一步转化落地,实现产业化投资;聚焦能源互联网产业聚集区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行动,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群建设,重点打造山东能源互联网绿色低碳示范基地、山东未来云谷、济中智造港、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现代化、智能化的优质载体,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及产业集聚承载力;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加大对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产值纳统企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纳统企业跟踪服务,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稳步增长。

(二)实施“企业倍增”工程,构建全链条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成长规律,持续强化链条式培育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种子型与科小摸排,优化科技企业梯队,精准发力,培优扶强;规上企业年度研发经费网报为抓手,加强对科技型企业“一对一”精准服务,帮助企业系统梳理、合理归集,完善科研机构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小范围、多频次开展政策培训与解读,提高政策知晓度与覆盖率,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激发创新活力

实施“成果转化”工程,健全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协助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现有载体空间及产业基础,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提升园区科创承载力;发挥山东大学创新资源和山大系产业资源优势,搭建“学科+产业”、“孵化+投资”融合发展模式探索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至“最后一公里”的全链条、闭环式服务模式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进一步深挖药学、工学学科前沿技术和高价值成果,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以及交叉领域重点产业、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开展科技成果精准对接活动,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

实施“平台提升”工程,不断夯实创新发展根基。积极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大资源整合与投入,支持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强化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建设,联合高校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为中央活力区、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等市级以上战略实施提供动能储备;发挥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山东科创大厦、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优质载体平台支撑作用,实施科技“双招双引”工程,着力转化一批科技成果、落地一批项目、孵化一批科技企业;持续巩固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辖区科技领军企业和龙头科技服务企业牵头或联合建设成果转化联合体,打造以项目、人才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服务平台,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区科学技术局

222

信息发布总数

4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