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科技局2025年度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表(第三季度)
字号:
大 中 小
填报单位:区科技局 填报人及电话:刘纯、51806645 主要领导签字:
序号 | 重点任务 | 三季度目标 | 三季度 完成情况 | 存在问题 | 是否完成季度目标 | 下一步 计划 | 责任单位 (加黑的为牵头单位) | 监督科室 监督电话 |
12 |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依托移动、联通等信息通信领域基础优势,发挥未来网络研究院、山东电科院等科创平台科研优势,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应用项目。 | 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大资源整合与投入,进一步强化科技基础支撑,新增2-3家省市科创平台。 | 联合区发改局,服务省电力公司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并获批。组织山东思极科技、山东未来集团、山东阳光普众信息等6家企业和济南大学6个家实验室申报市重点实验室,目前已通过现场考察。 | 无 | 是 | 加强与市科技局有关业务处对接,跟踪已通过现场考察实验室进展情况,争取立项支持。 | 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 创新发展科 51806647 |
13 | 加强高校院所、科创载体与产业载体的协同联动,探索建立长效合作与接力孵化机制,推动更多“硬科技”项目落地专业园区,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互融互通。 | 组织有技术需求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第一批次需求对接活动。 | 就成果转化、人才引育、师生创业到济南大学进行对接,谋划思路,研究措施,争创亮点。邀请济南大学成果转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及该校科技副总与90余家高企申报企业面对面交流,推介创新平台与科技成果,介绍科技副总经验做法。 | 无 | 是 | 组织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对接,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升级。 | 区科技局 | 创新发展科 51806647 |
71 | 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共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开展创新联合体建设,引导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民营企业聚集,组织申报3-5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 推荐已获市级立项的10家企业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其中山东诺方电子、山东国信电力、济南荣耀合创、山东智和创等6家企业获省级立项支持。 | 无 | 是 | 加强项目跟踪,推动项目按期实施,力争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并实现落地转化。 | 区科技局 | 创新发展科 51806647 |
74 | 鼓励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骨干企业建设科创联合体,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实现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4%。 | 根据上级统计部门工作要求,指导服务企业做好迎查准备工作,完善有关数据,提报证明材料,提高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认定率。 | 加强与市科技局有关业务处及区统计局对接,今年我区企业因科技统计质量较高未有企业需要参加数据核查。 | 无 | 是 | 稳增量挖潜量,加强对重点企业关注,帮助企业做好2025年度研发项目梳理等准备工作。 | 区科技局 | 创新发展科 51806647 |
76 |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电科院等重点院所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强化与战新产业领域重点企业沟通对接,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和专利转化。 | 围绕能源互联等主导产业和电力设备与电力电子产业等产业链群,支持骨干企业联合申报高校院所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等专项计划,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 一是组织山东思极获批省国内科技合作计划及100万元资金扶持,山东美泉通过市民生重大科技专项验收并获100万元资金支持。二是组织山东移动等19家重点企业申报市“揭榜挂帅”技术需求征集并通过市科技局初审。 | 无 | 是 | 加强企业创新需求摸排,积极对接济南大学等高校,推动校企对接加快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 区科技局 | 创新发展科 51806647 |
78 | 用好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融资等科创金融政策,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基金机构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让企业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 持续开展“鲁科贷”政策宣传,根据企业需求,开展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活动。 | 一是组织8家次企业通过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备案1270万元,4家人才企业申请创业类人才项目股权投资4000万元,1家企业获“科创贷”200万元。二是组织2家企业申报市科技领域股权直投类项目,6家企业申报市科技成果“先投后股”转化项目。三是举办股权融资路演对接会,促成3家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协议。 | 部分企业在股权配置、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领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不够。 | 是 | 开展宣讲会,为企业精准赋能。继续做好各项科技金融政策的宣贯,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助力科技企业发展。 | 区科技局、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 | 创新发展科 51806647 |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