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简体
  • 繁體
  • 关怀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人大代表 建议办理结果 > 内容详情

济南市市中区民政局关于对济南市市中区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25000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9-11

代表提案者

邢爱红

会议届次

济南市市中区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产业发展供给的建议

建议提案编号

20250009

承办单位

区民政局

办理方式

承办

答复时间

2025-07-07

办理类型

答复内容

邢爱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产业发展供给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市中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省市民政部门的有力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中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面打造区、街道、社区、居家四级比较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基本养老服务的全覆盖,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推动全区养老服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区先后荣获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全国养老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山东省首批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等多项荣誉,并作为全市唯一区县入选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和“五床联动”试点区。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支持体系

区委、区政府将养老工作纳入《济南市市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中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纳入区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区级层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10余个综合性文件,区民政局联合区有关部门出台《市中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市中区“五床联动”试点实施方案》《市中区关于加快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的落实意见》等力度大、措施实的专题文件20余个,搭建起以规划为指引、政策文件为基础的政策支持体系。同步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市率先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机制,全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分层分类,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

经过多年布局,我区初步建立起区级、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老年助餐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连锁化养老服务品牌培育等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区级层面县域养老服务资源高效统筹。全区备案养老机构17家,五星级养老机构3家占全市近半数,养老机构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市首位。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自2018年投入使用至今,兜底保障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同时,发挥人才培训中心和示范引领中心职能,年培训养老护理员300余人次,举办区级护理员竞赛活动,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15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承担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完备、运行规范的“医养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大带小、机构带街综、社区带居家”,承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区级养老信息平台运营,参与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床位工作,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市中区智慧健康养老平台自2013年搭建以来,逐步以信息化系统为基础,融入大数据、物联网、远程智能监控等,整合各类资源,有效执行和监管全区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工作,形成全区“一张网”格局,入选济南市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场景。

二是街道层面充分发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中转作用。全区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功能成熟的社区嵌入式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8处,实现街道全覆盖,10处已收住短期托养老年人。各街道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中转站,嵌入老年大学、康复理疗、长者助餐、资源链接、区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功能,形成“长期住机构、短期住街综、可居家入户、基本医养结合”四位一体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格局,同时延伸居家养老服务、家庭养老床位供给,提供多元化链条式服务支撑。

三是社区层面推动优质服务资源下沉。依托120余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服务载体,除满足广大居家老年人就近养老服务基本需求外,全部养老服务设施与全区5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完成签约,康复护理、中医药、精神卫生、安宁疗护等医疗服务在各养老服务设施内普遍落地。在75处设施设立 “银龄管家”,实现养老服务人员下沉,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办事指南、服务推介等。此外,积极探索长者助餐可持续运营机制,50余处长者助餐站点依托养老设施、社会资源、连锁餐饮企业等多种模式运营,各类助餐站点累计提供助餐服务40万余人次,“暖阳‘食’光”助餐服务品牌逐渐打响,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报道。

四是居家层面对特殊老年人全域关爱。2010年开始面向70周岁以上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每月提供20小时的居家服务;2018年开始为80周岁以上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每月单独购买20至40小时居家照护服务;2021年推出独居老年人“爱老三宝”服务项目,为1300余户安装磁门吸、定位呼叫器和烟感器;2022年开始针对60周岁及以上的失独家庭老年人和80周岁及以上的独居老年人每月购买4小时居家照护服务;2023年开始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每张床位补助1000元改造资金和每月300元或450元居家服务;从日常照拂到心灵疗愈,再到生活关爱,居家养老年均服务户数2000余户、4万余人次,年度财政资金投入超过1000万。

三、深化“五床联动”,推进医养深度融合

以深化“五床联动”省级试点为契机,创新构建“1+3+N”医养聚合体(即1家养老机构分别与3家一、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和N类专科医疗机构医养签约),实现养老机构、养老设施全覆盖,同时探索打通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安宁疗护床位的转介通道,建立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机制。政策支持方面,对新建医养结合机构每张床位补助1.6万元,对改建医养结合机构每张床位补助6000元,并优先纳入长护险定点,实现医保开通率100%。机构医养领域,推动二、三级医院开通绿色转诊通道,2025年力争实现医养结合覆盖率100%;社区康养领域,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康复理疗和长护险结合,目标社区签约率≥95%。居家照护领域,组建“医养结合服务队”,提供点单式上门服务,同时每年推进300户适老化改造,全方位推动医养资源深度融合,实现“机构-社区-居家”三级医养服务无缝衔接和精准供给。

四、强化人才培育,引领服务标杆提升

一是加大奖励力度,落实养老护理员政策待遇。对辖区内在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事护理、医疗、康复、社工一线岗位工作,持有本科及以上、专科(高职)、中职(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的专职养老服务人员,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补,2024年我区有52人享受此项奖补。对在一线岗位工作满5年不满10年的,每年补助1200元,满10年以上的,每年补助3000元,2024年我区有50人享受该补助。对2022年1月1日以来,辖区内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取得职业技能等级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等级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4500 元、6000 元、7500 元的一次性奖补,2024年我区有50人享受该奖补。

是注重日常管理,健全养老服务队伍管理机制。依托省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把全部养老护理员纳入日常管理范围,对护理员的基本信息、岗位培训等情况实时动态化管理,此外,年度培训情况列入养老机构星级评定考评范围。每年定期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及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励一线养老护理员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我们还把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的标准、要求等融入到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运营中,引导养老机构重视护理人员的技能,督促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学标准、练技能、强素质。

三是注重能力提升,多渠道培育壮大养老服务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养老院院长、养老护理员、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和从事养老服务的医疗、护理、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性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各类项目各专业的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操作等培训,年培训数量达到90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借鉴、吸收您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五床联动”试点工作。开发搭建“五床联动”医养康养一体化信息平台,探索评估结果互认共享机制,打通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安宁疗护床位等“五床”服务转介通道,进一步推动医养康养资源实现深度融合。

二是持续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打造智慧化养老院2处,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各类智慧化、智能化养老服务应用场景,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打造示范型日间照料中心10处、示范型农村幸福院8处、示范型“暖阳‘食’光”食堂10处,对服务场所、服务内容、人员配置、运营保障等方面进行规范提升,集中资源要素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示范亮点。

三是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根据功能定位、目标群体、服务特色等,优化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等岗位配置。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按照评定等级落实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配比要求,特别是服务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配比。根据需要设置医疗、康复、社会工作、营养、心理咨询等专业技术岗位,配备具有相应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积极探索银发经济发展路径。建立发改、民政、工信、商务、卫健、财政、金融等部门协同推进、分工负责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银发经济发展问题,形成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合力。统筹加快“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同发展、齐推进,以“事业”引领发展“产业”,以“产业”集聚做强“事业”,在养老服务和产业引领上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市中特色的发展路径。

再次感谢您对市中区养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济南市市中区民政局

2025年7月7日

 

联系人及电话:初振杰  0531-51806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