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一、2023年工作推进情况
1.保障粮食供给,守牢安全底线。坚持国家粮食安全观,强化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落实各类惠农政策补贴资金,全区粮食播种面积6.1万余亩、产量2万余吨,“菜篮子”产品供应稳定。严格落实“四减四增”要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
2.巩固脱贫成果,做好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各项帮扶政策持续稳定,累计发放孝善资金等约31万元,“齐鲁富民贷”工作积极推进,困难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未发生新入贫返贫现象。2个光伏发电产业项目和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建设完工,衔接资金应支尽支支付率100%。
3.发展乡村产业,助力农民增收。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深化“花漾市中”“玉水原乡”等农业品牌建设,新增3个“泉水人家”企业授权和6个农产品授权。持续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金禧力合餐饮服务中心中央厨房项目和包子客济南加工厂项目已投产运营。成功申报4个“一村一业、一村一策”项目,食用菌工厂化养殖项目、热卤熟食生产厂房及配套设备建设项目和农业观光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芝麻生产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扎实推进“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完成2022年村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下36个村庄的村企对接,精准推进村企共建。
4.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农村户厕、公路等长效管护机制更加完善。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达到30.7%,玉符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整体风貌逐渐显现。建设完成3个区级示范村和仁里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杜家庙村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项目完成一期建设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专项债项目稳步推进,完成对全区35个规划圈以外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需求调研,梳理了18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完成项目“三库”储备工作。
5.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内生动力。稳妥推进农村“三变”试点改革,大庙屯村等4个试点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运作模式,引进特色种植、豆制品加工等项目,以产业发展助力村集体增收、村民分红。稳步推进村集体“三资”清理整顿和债务化解,“农信智慧乡村-农村事务一网通”平台累计开展业务约3万笔、1.7亿元。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共流转土地约1.6万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落实各类惠农政策,确保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扎实做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深入推进农业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持续提高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细化产业发展布局。以陡沟片区多肉植物、小微盆景、兰花等花卉产业为支撑,打造集种植、销售、观赏体验为一体的高端精致花卉产业集群;依托渴马峪和涝坡峪生态环境和周边村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发展集生态观光、康养休闲度假、自然风景旅游等于一体的生态民俗康养产业;深挖玉符河沿线旅游露营等资源优势,拓展休闲观光、体育运动等新兴业态,建设玉符河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带。进一步扩大党家、陡沟区域优质农(畜)产品种养殖和玉符河沿岸特色种植优势,发挥超意兴、圣都、金春禧、包子客等餐饮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健全完善集菜系研发、食品检测、净菜加工、冷库物流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预制菜产业链,打造“食在市中”特色加工业品牌,推动预制菜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自愿有偿转让退出改革,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促进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加强试点村指导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采取多元组织形式支持村集体经济运营发展。巩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成果,指导村集体稳步化解债权债务,坚决杜绝产生新债,防范各类社会风险发生。持续推进“一村一业、一村一策”,积极储备新的产业项目,提高产业项目带动村庄覆盖率。加快“千村提升”工程进度,指导帮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制定强村富民计划。
(五)加快乡村建设步伐。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持农村“四大堆”、“残垣断壁”、弱电线缆等难点问题集中攻坚与管护提升并重,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有序推进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建设,促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专项债项目实施,整合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策划包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分环节、分节点有序推进项目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农业生产、农文旅融合、特色种植等产业提质增效,以项目建设带动环境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六)打造示范先行样本。以“玉符泉源”泉韵乡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统筹玉符河乡村振兴资源要素,对沿线村庄进行连片改造提升,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带动、文旅推动、消费拉动,优先保障示范片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建设,着力打造“玉水原乡”乡村振兴品牌,全面提升区域产业承载力、就业吸纳力、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观摩精品线路。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