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文化和旅游局2025年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1.夯实四项重点工作。一是赋能产业链条。聚焦文化和出版传媒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盯紧靠上“出版产业大脑”企业注册运营,推动打造省出版集团融合创新项目重要载体;持续加大重点文娱企业和旅行社走访问需,强化数据预报和对接挖潜,全年新增招引文化企业不少于5家,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新增规上文娱、旅游企业4家,3星级酒店1家,对标达标全市文娱产业营收增速,全力突破外资指标考核。二是提振农文旅融合。聚焦市中区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示范片区“玉水泉源”品牌建设,重点针对石崮寨农业生态园、不觉晓露营综合体、宅科和寨而头村居休闲业态,强化产业导入和场景营造,助推秘境石崮寨3A级景区提档升级,打造1-2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三是强化服务质效。聚焦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测评提高,深化社会资源多元联动,充分利用区图书馆、文化馆、泉城书房、新型文化空间等,新增3家文化夜校或文娱场馆开展低偿公共服务供给,新增泉城文化驿站2家,泉城书房1家,巩固“书香市中”文化矩阵;上半年实现济南开埠博物馆开放运营,填补我区自管博物馆空白;持续深化“大观有好戏”群众性文化演出品牌,完成戏曲进乡村77场次,加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展示,入围省市奖项不少于4个;聚焦文化遗产保护,扎实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资源普查,按时保质完成87处既有文保,15处以上新增文保数据归集;结合街区城市更新,实现英美烟草公司旧址、万字会旧址等不可移动文保建筑修缮活化的典型性示范;深化“非遗名城”建设,持续推动“非遗大观”“非遗在社区”等工作争先创优。四是加强综合监管。预判2025年文旅领域12345热线数量增长50%以上(24年增幅约100%)。基于落实工作保障和安全底线,切实强化和市局汇报互通,启动“改作风、提能力”局文化执法队伍提振行动,改进办案数量、办结质量标准要求,落实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部署,发挥旅游投诉数据对旅游服务质量的预警监督,全力保障文化和旅游领域发展规范有序、安全运行。
2.突破三项难点工作。一是思想“破冰”凝聚各方合力。紧扣建设“都市山水阳台”,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牵头研究制定《推进市中区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着力整合业态升级、文化赋能、设施提升、品牌擦亮、主体壮大、人才支撑等关键要素。 二是行动“破题”聚焦“一河两峪”。加强政府引导,切口佛峪、小岭村、大涧沟、青铜山等“一河两峪”优质资源,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因地制宜推进市中区“一河两峪”文旅产业导入突破。三是发展“破局”布局重点片区。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对标街区复兴、文化复活,打造“文商旅体教娱”融合发展的省域文化新地标,牵头统筹英雄山文化休闲商业街区提质升级规划。首批聚焦原银座A馆、英雄山文化市场、百旺广场等重点推动小切口、分层级、系统性优质场景打造、时尚产业激活,全力做好业态导入和升级文章。
3.打造两项亮点工作。一是做优演艺产业。立足打造济南首家沉浸式演艺剧场新空间,聚焦老商埠、上新街片区,联动山演集团、开心麻花、UMEPLAY等促成高品质戏剧演艺项目落地市中;持续跟进“三体.危机降临”沉浸式科幻体验、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演艺产业导入;联动重点演艺企业延伸链条,延展合作,在争取奖补资金、上级荣誉表彰、合作资源链接等方面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二是激活文旅消费。策划推出市中文旅形象代言,提升网络推介的烟火气,争取公众号传播数量翻番。统筹文化惠民和市场导向,探索联动三方实现演艺演出、研学旅游等优质文旅产品进社区、进网格,努力激活辖区文旅惠民消费;强化对接市场资源,充分匹配条件,着力推动省体育中心、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兴隆公园等承接有规模、有影响的演出及赛事,推动爆品爆点落地市中。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