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市市中区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一、政策背景
“十三五”时期,我区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广大残疾人群众同全区人民一道迈入了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决策依据
根据《济南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济政字〔2021〕89号)和《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三、出台目的
到2025年,实现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残疾人获得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活品质得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四、重要举措
(一)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一是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争取优惠政策,提升残疾人帮扶救助标准,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二是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落实好惠及残疾人的各项福利政策精准到位。三是加快促进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发展。实现将残疾人托养纳入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社会化发展,推动“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四是提升残疾人保险服务质量。继续做好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符合政策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补贴工作。五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提标扩面,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六是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不断改善残疾人居住条件,各类保障性住房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轮候、优先选房,优先安排。
(二)全面提高康复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残疾人健康水平。一是加强残疾预防工作。建立完善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机制,提升全社会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广泛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意识。二是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服务。优先为残疾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签约需求的残疾人签约率达到100%,每年至少为签约残疾人开展一次健康状况评估,并建立健康档案。三是规范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及配套政策,保障有需求的残疾儿童享有规范有效的基本康复服务。四是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水平。继续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完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五是提高残疾人辅助器具及设施服务水平。加强辅具及设施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优化残疾人就业创业机制,让残疾人过上更可持续更有尊严地生活。一是健全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严格执行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二是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持续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需求和就业状况调查,落实好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三是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补贴标准,实现“需求—培训—就业”一体化的“闭环”运行。四是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就业服务。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作用,完善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提供专业化、精准化“闭环式”服务。
(四)提升残疾人素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一是完善教育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少年12年免费教育。二是强化先进文化引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推进“学听跟”专项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村(社区),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残疾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四是推动残疾人体育发展。实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行动”,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身边化服务。
(五)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一是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水平。贯彻落实《山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法》,在新型城镇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社区建设中统筹推进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二是加快信息无障碍发展水平。将信息无障碍作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三是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建设听力言语残疾人无障碍信息服务平台。
(六)加强残疾人法治建设,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一是强化残疾人事业法治保障。落实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关于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要求,推动开展残疾人保障法相关配套法规的落实。二是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将残疾人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点对象,通过公益诉讼、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诉讼活动。
(七)深化残联组织改革,夯实残疾人事业基层基础。一是加强残联组织建设和残工委作用发挥。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增强残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努力建设让党和政府放心、让残疾人满意的群团组织。二是优化区残联代表大会人员构成。将区残联代表大会代表中残疾人及其亲友的比例由50%提高到65%以上,自强模范和基层一线代表比例达到60%以上,加强各级残联专门协会和主管的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各级残联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通过专兼挂等多种方式壮大残疾人工作力量,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知残疾人、懂残疾人、爱残疾人、心系残疾人的高素质残联干部队伍。四是提升基层残疾人服务能力。完善区、街道、村(居)三级联动互补的残疾人服务网络。
(八)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助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对残疾人公共服务的扶持管理。加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拓展残疾人社会化工作方式。运用社会化方式推动残疾人工作,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三是深化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基础数据库,健全数据辅助决策机制,实现残疾人工作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保障措施
从组织领导、宣传引导、研究创新、经费保障、考核评估五个方面入手,明确做到领导体制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督查实施机制、监测评估机制进一步强化,做好相应保障。
联系人:济南市市中区残联办公室刘勇,联系电话:0531-87081148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