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市市中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的政策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一、政策背景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品质的日益追求,对各种消费品无论是在品质和数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催生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加速,进而带动了产业界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旧有设备的淘汰和更新也成为必然趋势。此外,考虑到当前环保和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也符合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省、市高度重视,先后印发了《山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和《济南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等文件。
二、决策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鲁政发〔2024〕3号)、《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的通知》(济政发〔2024〕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三、出台目的
印发《济南市市中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旨在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重点领域先进设备应用水平,促进消费品更新换代,扩大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品质强区作出更大贡献。
四、重要举措
为全面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本方案将实施以下五大行动:
1.设备更新促升级:将全面摸底调查现有设备状况,建立详细的设备数据库,精准识别需要更新的设备类型及领域。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制定详细的设备更新规划,明确更新时间表、目标任务和预期效果。出台一系列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主动进行设备更新。设立专项基金,对重点领域的设备更新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特别是那些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的项目。
2.消费品以旧换新激发市场活力:除了传统的汽车、家电外,还将住房、家装等大宗消费品纳入以旧换新范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根据消费品类型、价值及环保性能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补贴政策,确保补贴资金精准有效。同时,简化补贴申请流程,提高补贴发放效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以旧换新交易平台,方便消费者查询信息、提交申请、完成交易。鼓励商家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
3.供给体系质量提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进步。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废旧物资回收循环利用:构建覆盖城乡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支持企业建立废旧物资分拣中心和再利用工厂,提高回收效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优化回收流程。鼓励企业开展预约回收、上门回收等便捷服务方式,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鼓励消费者主动参与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利用活动。
5.服务支持体系完善:包括加大财政对设备更新、循环利用等项目支持力度,利用税收优惠促进节能减排与环保,丰富金融支持政策促进制造业与绿色项目发展,优化土地供给支持技术改造与循环项目,以及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加速环保项目落地。多部门协同,全方位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五、涉及群众切身利益
1.提升生活品质,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特别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的更新换代,群众可以享受到更加安全、节能、智能的产品,提升家庭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例如,节能家电的推广使用有助于降低家庭能耗,减少电费支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则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2.促进消费升级,政策鼓励消费者以旧换新,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更换老旧产品的动力,还激发了新的消费需求,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活跃和升级。群众在享受政策优惠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更先进的科技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3.推动就业创业,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过程中,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设备制造、销售、回收、再利用等多个环节,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政策的实施也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4.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政策倡导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理念,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废旧物资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群众在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六、解读机构、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解读单位:济南市市中区发展改革局
联系人:刘元鹏;联系电话:0531-82078614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