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六里山小学2025年学校综合发展规划
字号:
大 中 小



济南市六里山小学2025年学校综合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济南市六里山小学依傍小香山,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学校长期践行“山野文化浸润,实践能力培育”的办学特色,构建起“课堂知识奠基、校内实践巩固、户外拓展深化”的特色育人体系。在此体系下,学生亲近自然,知识、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均得到显著提升。
当前,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为顺应教育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凸显学校特色,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2025年学校综合发展规划,搭建学校与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凝聚各方力量助力学校发展。
二、年度发展目标
(一)深化特色课程体系
精心打造“三阶六类”山野主题课程体系。低年级开设趣味自然认知课程,如《小香山的奇妙植物》《探索小香山昆虫世界》等。借助校园内模拟小香山生态区域以及校园周边类似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其对自然的好奇。中年级开设科学探究课程,如《小香山气候的变化》。每月组织学生前往小香山实地采集样本、记录数据,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高年级开设综合应用课程,如《小香山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小香山文化创意设计》。引导学生整合知识,针对小香山保护与开发提出创新思路,设计文创产品,提升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
(二)打造特色德育品牌
创新德育活动形式:以培育“小香山精神”为核心,开展“小香山环保卫士”行动,每月组织学生参与小香山区域垃圾清理、植被养护等环保活动。举办“小香山文化讲师”选拔,挑选对小香山文化了解且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校园讲解员,向校内外人员讲解小香山自然文化与动植物资源,锻炼学生表达与责任意识。组织“小香山创意小创客”活动,结合传统节日与纪念日,开展小香山主题创作,如用自然材料制作手工艺品、以小香山景色创作绘画诗歌等,激发学生创新与动手能力。
(三)提升特色实践能力
1.构建协同实践机制:构建“家校社”协同实践模式。与周边社区合作开辟“小香山实践基地”,每月组织亲子小香山研学活动,增进亲子关系与学生知识学习。邀请社区专业人士,如园艺师、地质专家、文化学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举办小香山专题讲座。选拔学生组建“小香山科考队”,周末开展短途徒步科考,记录小香山生态变化、新动植物种类,形成观察报告,培养科学探索与实践能力。
2.展示实践成果:年末举办大型“小香山实践成果展”,展示学生全年观察记录、创意作品、科考报告等。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提前发布活动通知、参与学生名单与成果亮点,吸引家长和社区代表参观。安排学生担任讲解员介绍实践过程与收获,扩大学校特色实践活动影响力,提升社会声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组建专业团队:选拔经验丰富、热爱小香山特色教育的骨干教师,组建“小香山课程研发组”。每学期组织研发组教师学习前沿生态教育理念、户外教学技巧与课程设计方法,拓宽教师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2.引入专家引领:邀请高校生态学科教授、知名自然教育专家到校开展专题培训,内容涵盖小香山生态系统研究、特色课程设计与实施、户外实践活动组织与安全指导等,解决教师特色教学难题,提升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能力。
3.建立互助成长机制:建立“师徒结对”帮扶机制,骨干教师与新入职或特色教学有待提升的教师结对,在教学、课程开发、实践活动指导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指导。年末表彰奖励表现突出教师,在学校官网公开培训内容、教师成长档案及评选结果,激励教师投身特色教学,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二)完善评价体系
1.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建立“小香山素养评价量表”,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品格养成三个维度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维度考察小香山动植物识别、生态知识理解;能力提升维度评估观察记录、实践操作、问题解决能力;品格养成维度关注团队协作、责任担当、意志品质。多维度评价全面反映学生成长进步。
2.优化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课程学习、实践活动日常表现、作业与课堂互动情况;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通过成果展示、测试考核、项目评估等进行。将特色发展评价结果纳入学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参与特色课程与活动。
3.重视意见收集反馈:每学期末通过线上问卷、线下纸质问卷等向家长和学生发放《特色发展反馈表》,收集意见建议。安排专人整理反馈内容,分类汇总后提交学校领导班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与期限,并向当事人反馈整改情况,形成政务公开工作闭环管理,优化学校特色发展工作。
四、政务公开工作规划
(一)丰富公开内容
1.学校规划与政策公开:在学校官微设“学校发展规划”专栏,公开2025年学校综合发展规划全文,包括目标、任务、实施步骤与保障措施。及时发布国家、地方教育政策法规在学校的落实情况,如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在小香山特色教育中的执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特色工作进展公开:定期在官网和公众号更新小香山特色课程建设进展,展示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成果。发布“三小”德育活动开展动态,包括活动通知、照片、学生参与情况统计。公开小香山校园环境建设进度,从设计方案到施工过程再到建成效果。公布“家校社”协同实践活动安排、校外辅导员聘请情况与实践成果,加强学校与各方沟通协作。
3.师资队伍建设公开:在学校官网公开“小香山课程研发组”教师名单、简介、教学成果与培训进修情况。定期发布教师特色教学获奖信息、教学论文发表情况,增强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信心。
(二)拓展公开渠道
1.强化线上平台利用:利用微信公众号即时推送功能,以图文、短视频展示小香山特色活动。借助班级微信群实现家校即时沟通,传达学校通知、解答家长疑问。
2.开展线下活动: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参观小香山文化景观、实验室等特色设施,观摩特色课程与实践活动。在家长会上介绍学校发展规划与特色工作进展,设置互动交流环节收集意见建议。在校园宣传栏张贴学校发展规划、特色活动照片、学生优秀作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三)建立公开监督与反馈机制
1.完善监督机制:成立由家长、社区、教师代表组成的政务公开监督小组,明确职责与工作流程,定期检查评估学校政务公开工作。在学校官网设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社会监督,及时调查核实举报信息并反馈处理结果。
2.规范反馈处理流程:专人收集整理家长和社会反馈的意见建议,分类汇总后提交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与期限,并通过原反馈渠道向当事人反馈整改情况,形成政务公开工作闭环管理,提升学校政务公开水平与整体发展质量,打造优质学校。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