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方案》的文字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为助力市中区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良好发展,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案》,现将《工作方案》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
近年来,济南市市中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进一步明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举措和重点任务,全面提高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制定本《工作方案》,为非遗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方向。
二、政策依据
《工作方案》依据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22年6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2022年10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非遗名城”的实施意见》。
三、出台目的
《工作方案》的出台是市中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明确非遗保护传承的目标任务,围绕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水平,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效能等3个方面,制定了系列具体工作措施。有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全面推进市中区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四、重要举措
一是全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首先,对区域内的非遗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一个详细且完善的资源数据库,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级保护制度。针对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要定期开展评估,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完善退出体系。同时,大力推动技艺研修培训,积极开展带徒授艺及各类传承活动。充分挖掘区域内的丰富文化资源,加快“非遗在社区”项目的品牌化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的传承社区和工作室。此外,积极探索设立玉符泉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努力并推进申报省级文化生态名村、名镇。
二是全面提升活化利用效能。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推动“非遗曲艺书场”的可持续发展,将传统体育和游艺项目融入全民健身体系,大力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全力支持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繁荣发展。秉持“非遗+”的创新理念,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非遗项目与旅游景区的深度融合的市中特色,培育一批具有非遗特色的街区和产业集聚区。
三是全面拓展非遗的传播普及途径。实施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计划,积极鼓励代表性传承人走进中小学校园,担任美育导师,开设地方特色鲜明的非遗课程,建立一批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公共文化场所,定期举办各类非遗展览和交流活动,围绕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精心策划宣传非遗活动。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能力,不断扩大非遗的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传播效果,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五、与上级文件的异同点
相同点:本《工作方案》与上级文件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上保持一致,均强调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
不同点:
1.细化措施:本方案结合市中区实际,制定了更加具体和细化的非遗保护措施,如“非遗在社区”品牌化发展、玉符泉源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等。
2.地域特色:突出了市中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如依托“老商埠”“英雄山”“曲山艺海”等文化名片,打造具有市中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3.创新举措:提出了“新活非遗行动”、非遗工坊联盟等创新举措,旨在通过创新模式推动非遗项目的活化利用和传承发展。
六、解读机构及联系方式
解读单位:济南市市中区文化和旅游局
联系人:刘伟伟
联系电话:0531-51807368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