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区政府办公室
展开



问:遭遇森林草原火灾如何自救? 答:到遭遇森林草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一是及时报警,让外界知道你的位置和处境,争取救援或指导自救;二是积极自救,快速转移避险。千万不要随意选择方向盲目乱逃,否则容易被浓烟烈火所困。要正确判断风向,切不可与火赛跑,一旦顺风而逃,极易被大火追上并围堵住。不能往山顶方向逃生,随着烟气上升,山火向山顶方向扩展会较快。要用沾湿的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包住头,并沿着逆风方向,向下或横跑,选择植被稀疏的路线逃生。当被大火围困时,应选择植被稀疏的空旷地方,俯卧避险,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把脸贴近湿土,双手压在胸前。如有水沟、水塘、河流,可跳入水中避险。
问:森林火灾的基本种类有哪些? 答:根据燃烧空间位置,森林火灾一般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类。 地表火:是指火沿地表蔓延,烧毁地被物,危害幼林、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基和下部枝叶以及露出地面的树根,根据其蔓延速度快慢不同,可分为急进地表火和稳进地表火。 树冠火:是指能引起林冠层燃烧蔓延的火,根据其蔓延情况又可分为急进树冠火和稳进树冠火。 地下火:是指在林地腐殖层或泥炭层燃烧的火,在地表面一般看不见火焰,只有烟,可以一直燃烧到矿物层和地下水的部位。
问:森林草原火灾有什么危害? 答:森林草原火灾不仅严重破坏森林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且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产生极大的危害,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具体危害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烧毁森林草原植被资源、危害野生动物、引起水土流失、使下游河流水质下降、引起空气污染、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问:2023年工作要点与往年有何不同?答:一是在推进政策评价效果常态化公开方面,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常态化政策评估机制,深入分析政策评价结果,适情调整政策措施。《要点》提出全区每年至少开展5次。二是在政策集中统一公开方面,《要点》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政府文件库建设,要求各部门的政府文件做到全量覆盖、要素齐全、格式规范,并同步推送至市级政府文件库。三是在政策解读方面,将政策解读作为文件审签的重要一环,做到政策文件不解读不运转、解读材料不达标不运转,并对解读形式提出了不少于5种的要求。四是在依申请公开方面,《要点》提出探索构建信息公开申请办理平台,数字赋能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五是在政务公开品牌方面,明确提出打造富有特色的政务公开品牌,积极探索符合本区域发展需求的政务公开特色建设路径。
问:制定《工作要点》的作用是什么?答:一是能够明确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为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开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二是能够规范政务公开工作的程序和标准;三是通过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和监督机制,增强各单位对政务公开的重视程度,促使各方共同推动工作的实施和落实;四是能够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问:如果遇到汛情旱情,信息如何报送?答:发生较大和比较敏感的一般险情灾情时,有关责任部门、街道办事处应在发生后15分钟内向区防指进行报告,区防指在发生后20分钟内电话报市防指办,书面报告不晚于45分钟,详细信息报告不晚于事件发生后2小时。发生突发重大险情灾情时,有关责任部门、街道办事处应立即向区防指进行报告,区防指在发生后15分钟内报市防指办;骨干河道重要堤防、涵闸等发生的重大险情应在险情发生后立即报告市防指办、省防指办和国家防总办。险情或灾情发生后,有关责任部门(单位)应当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并做好首次报告。突发险情、灾情发展过程中,根据险情、灾情变化情况及抢险救灾情况,做好续报工作,直至险情排除、灾情稳定或结束。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等信息,险情(灾情)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基本过程、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情况、已采取应对措施、需要支援事项以及报告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等。
问:《预案》中提到的监测预警工作都有哪些?答:一、根据市防指发布的预警信息,市中区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自身职责,及时收集、分析、上报本部门(单位)或本行业有关气象、雨情、旱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等信息。二、根据市气象部门、水文部门发布的暴雨、洪水、山洪、台风、干旱预警信息,市中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督促、提醒相关企业、单位、公众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区防指办及时分析研判全区防汛抗旱形势,提出预警、应急响应建议。三、区防指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加强联合值班值守,及时会商,及时播报汛情旱情预警信息,做好启动应急响应准备。区防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部署本行业防汛抗旱工作,及时向区防指办报告相关情况。
问:《济南市市中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济南市市中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共分11部分。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信息报告与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预案管理、奖励与责任追究、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