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城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2024年,市中区城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深化提升年”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以“围绕中心工作,展现大局担当”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精致城管建设为目标,按照源头治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规范处置的工作思路,加快推动城市管理向综合治理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温暖城管”品牌,在便民、利民上狠下功夫,努力建设一支让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市中城管队伍。今年以来,我局首创的《规划引领 科技赋能 安全为先 稳妥有序推进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管理试点》《济南市市中区数智赋能 三网合一,以机制创新为牵引打造建筑垃圾治理新模式》两项城管工作经验被山东省住建厅发文推广;区城管局被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山东商报授予“2023年济南‘公正法治’城市软实力榜样”荣誉称号。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深入实施“五大攻坚”,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一是环卫保洁持续加强。深入推进环卫保洁全面市场化工作,2024年4月份以来,市中城发集团陆续全面接管全区环卫领域项目,环卫保洁工作整体水平稳中求进。立足业务转换,开展道路保洁、“门前五包”、垃圾死角、安全生产、作业公司制度化建设等专项督查6次,根据四色管理机制要求,发出预警20次。城乡环卫统筹推进,开展百日攻坚整治,销号各类环境卫生问题180项,清理生活垃圾死角5000余处、4000余立方,对城郊辖区内4752个垃圾桶进行编号定位,统筹做好83个考核村、1900余个自管垃圾点位垃圾清运、垃圾桶清理工作,完成鲁能领秀城、中海国际社区、华润中央公园等三个大型社区周边19条道路测算,计划逐步纳入城区保洁标准体系。
二是户外广告牌匾治理持续提升。以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实用程度为主要着眼点,开展户外广告和牌匾设施安全风险排查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聚焦堵点、明确重点,创新性的将台账完成情况列入“四色预警”机制,准确掌握推进情况,压紧压实社区(网格)、物业、街办监督管理责任,抓实抓细各项措施,共计印制、发放8000余份安全告知书,整改风险点112处,对辖区内16处大型户外广告的审批后监管、15563处牌匾标识、197处单位标识进行动态管理,扎实有效推动管理工作稳步提高。
三是“门前五包”不断优化。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属地管理、公众参与、共治共享”的原则,指导、协调、监督各街办近万家经营单位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努力实现监督检查动态化、全覆盖、无死角。探索建立挂牌奖励制度,引导临街单位(商户)自觉自律维护门前环境秩序,凝聚强大工作合力。上半年累计上报沿街单位、门头8762户,实际签约8762户,各街办“门前五包”协议签订率均达100%,评选星级单位5657家,评选率64.6%,“门前五包”智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违法违章建设治理推进有力。抓紧物业管理这一源头,针对新开发小区,建立“两同步、三落实”管理模式,从上游打通规划、住建、城管等部门的联动渠道,消除阴阳合同、违规加盖等风险隐患。突出城管工作站的前置服务管理功能,新建杆石桥新市区、六里山缘溪堂、六里山济南城投瑞马喜悦、舜玉路伟东片区4处城管工作站,完善“1+5+N”工作模式,发挥全区各街办205个社区953个管理网格的发现、制止及上报作用,实现违法违章建设整治的关口前移,累计拆除违法建设80处,总面积1.2万平方米。
五是全过程监管垃圾处置。下大力气解决建筑垃圾私收乱倒、随意处置问题,立体化打击私收乱倒问题。提高建筑(装饰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直接利用建筑垃圾64万余吨,并对2.87万余吨历史遗留建筑渣土堆存点进行集中销号和清理。加强运输管理,积极推进轻型自卸货车纳管工作,制定《市中区轻型自卸货车管理细则》,全面推广“市中区蓝精灵车辆智慧监控中心”系统,对市中区23家建筑垃圾运输公司,510辆渣土运输车辆实时监控、全程定位。严格落实多部门联合执法制度,累计检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700余辆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2起,处罚104.26万元。
(二)扎实做好贴心服务,保障城市运行“持续在线”。
一是全链条优化垃圾分类。持续提高厨余垃圾分出率,厨余垃圾日分出量达到193吨,精准厨余垃圾分出率约52%。加快完善分类设施,完成68个小区的撤桶并点工作,新建20座垃圾分类房。落实“督导+考核+执法”相结合的常态化监管手段,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1660余次,办理案件280余起、罚款3.45万余元。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六进”宣传活动,发布媒体稿件1214篇,市中区城管局获得省住建厅举办的《2024年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
二是全方位提升设施管护。做好城区配套环卫设施监管与综合验收备案核查工作,对全区39个项目进行全程监管。高标准建设环卫设施,基本完成5处新建公共卫生间、5处整体改造提升公共卫生间的建设和改造任务。积极对接区住建局,计划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对辖区部分老旧公厕进行改造。深入推进市中区生态循环综合利用项目,已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位,正在积极协调市水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出具意见。
三是法治化严管市容秩序。科学合理开展马路摊点治理专项行动,全面落实“首违不罚”四张清单,全力打造服务型城管。建立全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街巷占道经营台账,涉及点位474处。探索支路街巷定时定点规范经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向市城管局备案31处临时便民疏导点(正在运行的21处),引导789个摊点进入疏导点规范经营。加大对经十路等32条主干道和建设路等57条次干道占道经营的巡查检查力度,取缔流动商贩5784人次,发出四色预警通报7件,处罚占道经营案件305起,罚款金额2.7万元,有效保证执法查处有序推进。
四是人性化统筹停车管理。集约高效推进停车管理专项行动,635个,泊位数157686个,摸排全区高架桥下停车场资产12处;摸排全区闲置土地拟建停车场37处。强化对玉函路两侧违停治理力度,督导了欧亚大观、万达广场、贵和购物中心等停车秩序治理工作,参加涉及停车综合问题现场查看、处置、圆桌会议等20余次。
五是市容市貌持续改善。融合式打造建设路、英雄山路2条美丽街巷,启动卧龙路、建设路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引领城市精细化管理。精心整治提升临街建筑外立面,完成外立面维护、出新632处,共计3786平方米,清理堆放、吊挂杂物和晾晒衣物1.78万处,维护破损公益广告、宣传品 751处,清理、覆盖小广告4.32万处,停机 35部。大力做好城市夜景亮化工作,对纬二路沿线的山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山东省青少年宫、国际财富中心等点位持续亮化提升,牵头开展“照亮回家路”工作,积极与市中城发集团沟通,推动路灯移交,动员社会力量投资新建、改建、扩建亮化设施。
(三)多点发力,为精细管理下足“绣花功夫”。
一是依法行政水平有效提升。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集体案审会6次,审核重大案件138件,审核一般程序367件,罚款金额339.70万元,简易程序764件,罚款金额6.04万元,持续推进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采用考评手段督促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实施,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实现100%上网公示。持续加大物管小区违法行为管控力度,联合区住建局、市中消防救援大队召开3次全区物管小区管控违法行为法治培训工作会议,推动形成了“服务+管理+执法”的监管合力,物管小区内业主的违法行为大大下降,12345热线的投诉也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二是执法宣传全面覆盖。强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普法力度,共4.5万册,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400余次,制作城管e普法视频、以案释法、典型案例等63期,对违法建设、市容市貌、垃圾分类、广告牌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围绕法律进社区、服务进社区、执法进社区、职责进社区四个方面,深入基层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127场,不断推进形成城市管理工作“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大事三级联动”的工作新模式。
三是队伍作风全面加强。强化执法行为规范日常督导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隐患,防微杜渐,切实将执法行为规范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夯实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底线。立足服务为民理念,高质量开展热线案件及信访件办理,全面梳理、完善热线办理流程,全年共收到12345热线工单12656件,回复5662件,回退6141件,日均处理45件。办结率100%,综合满意率97%以上,收到表扬感谢工单53件。严格规范信访程序,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全年累计办理信访事项12件,均按时按程序予以处理,办结率达100%。
二、存在问题
1.管理手段不够丰富有效。常态化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违法违章建设管控存在隐蔽性更强、突击加建介入时效短、入门排查困难等新问题,个别案件存在诉讼风险。
2.基层治理、法治环境效果不好。执法震慑力不够强,还没有打到痛处,以违建整治、扬尘管理等工作为例,执法周期长,处罚效果不明显。群众易存在侥幸心理,部分高档别墅区、低密度住宅内,建设楼顶阳光房、平台封闭、私挖地下室现象仍然易发、高发。
3.前端管理不到位增加末端执法难度。部分城管事项为多部门管理,如油烟扰民问题,执法部门介入只能进行处罚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造成反复投诉。此类问题源头审批把关尤为关键,治理该问题涉及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等多部门,治理难度较大。
4.公众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度、执行度不高。城管类问题反复性强,规范难度大,如随手丢烟头、污物,电动车乱占道停放等,依靠管理人员的规范只能短期维持,更多还需要群众树立良好意识、增强素质。
三、下一步打算
(一)环卫管理方面
一是深化环卫市场化改革。落实行业主管责任,加强同城发集团的衔接,逐步完善考核体系、细化管理措施、强化监管保障,实现作业标准、职工待遇的“双提升”。二是推动环卫设施建设。协调相关部门科学谋划,确保完成新建公厕2座、改建公厕3座指标任务,推动生活固废综合转运中心项目选址工作批复。三是完善垃圾分类。减少、合并垃圾投放点位200处,完成新建生活垃圾分类房40座,提升、新建分类亭130座,完成厨余垃圾日分出125吨任务,加强宣传发动和执法检查,形成全民参与良好氛围。
(二)市容管理方面
一是推动外立面精细化管理。以日常管理和综合整治相结合,统筹开展临街建筑外立面管理、户外广告牌匾管理、小广告全链条治理,提升城市容貌品质。二是加强亮化设施维护。做好往年整治项目和亮化项目的维修维护,将日常巡查与重要节点巡查相结合,全力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三是深入开展“照亮回家路”工程。针对未移交道路照明问题,督促建设单位加强照明设施管理,积极协调市级主管部门推进移交进度。
(三)行政执法方面
一是推进普法宣传教育,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深化开展城管开放日、物管行业专项普法活动,大力推进实时普法、精准普法,弘扬法治精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行为。二是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坚持疏堵结合、分区分类,通过网格化管理、错时巡查、重点盯守、智慧监管等方式,织密巡查管控网络,严管严控乱占道经营行为。三是提升法治效能。以执法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完善市区协调、横向衔接的执法机制,全面提升执法办案的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工作水平。
(四)违法违章建设整治方面
一是推动存量违法建设整治。重点针对低密度住宅小区和别墅区,完成两期整治台账任务。二是严控新增违法建设。依托即将投入使用的市级管理平台,优化监管体系,完善新增违建防控机制。三是做好图斑销号。根据市级转办下发图斑情况,督导街道持续落实责任,确保每一块违法建筑都能得到及时整改和销号。四是推动城管工作站有效升级。针对风险点位的变化,动态调整城管工作站的布局和功能,更好地服务违法建设整治工作。
(五)建筑垃圾管理方面
一是落实牵头责任。加强与交警、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联动,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整治有序推进。二是完善管理链条。严格落实“一案三查”监管机制,加强渣土产生、运输、处置环节的监管,通过巡查和定点检查遏制违法行为。三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对辖区运输企业和车辆实现全过程监管。四是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不断提升资源化利用率。
(六)停车管理方面
一是推动规划实施。督促各成员单位完成《济南市城市停车规划(2022-2035年)》,到2025年底完成近期规划公共停车场项目27个,新增停车泊位5294个。二是探索智慧服务。建设符合市中特点的智慧化停车管理工作服务平台,实现停车数据资源管理、停车管理和便民服务一网通管。三是充分挖掘存量。利用批而未供土地、边角地块推动临时停车场建设,协调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共享,优化道路泊车设置,开展停车秩序综合治理,为辖区群众解决停车难问题。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