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系统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方案》的文字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一、起草背景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2024年12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系统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济政发〔2024〕16号),要求在全市范围逐步落实零基预算改革。2025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方案》(鲁政办字〔2025〕115号),鼓励各区县跟进改革。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制定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的具体措施,构建应保尽保、能省尽省、讲求绩效的预算管理机制。
二、决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21〕19号)、《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济政发〔2022〕8号)、《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等。
三、出台目的
通过零基预算改革,消除历史基数对预算编制的束缚,建立“以零为基、项目导向”的预算分配机制,实现财政资金从“保运转”向“促发展”的转变。优化资源配置,以“三张清单”为抓手,推动财政资金向民生保障、产业升级、城市治理等关键领域集聚,提升资金使用精准度。构建“事前评估—过程监控—结果应用”的全链条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深度挂钩,倒逼部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加强政府债务收支计划与预算的全口径编制,完善还本付息资金归集机制,确保财政可持续性。
四、重要举措
方案聚焦“资金配置优化、预算编审创新、配套制度完善”三大方向,提出20项具体任务,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破解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中的深层次矛盾,推动财政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效能化转型。
一是资金统筹与配置,通过“四本预算”深度融合,突破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预算的边界,实施全口径、一体化编制。上级资金“靶向式”对接,建立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上级资金的“项目储备池”,提前谋划符合政策导向的项目。非税收入与单位收入管理,超收部分纳入财政统筹,短收部分动态调减支出;单位收入通过内部调剂机制,优先使用非财政拨款资金保障运转。
二是预算编审方式创新,取消支出基数,清理低效政策,建立“三张清单”(公共服务、发展建设、城市运行清单),重塑支出排序机制,实行预算限额管理。支出排序“ABC”分级机制,政策任务按紧迫性分为三级:A级(国家、省、市统一要求)优先保障;B级(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统筹保障;C级(部门常规工作)依剩余财力安排。
三是配套制度完善,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支出成本控制、资金投入渠道拓展、民生政策审批与支出标准调整机制等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约束与信息系统应用。
五、与上级政策异同点
相同点:
1.均以零基预算理念为核心,打破支出基数依赖。
2.均强调预算绩效管理、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及民生政策可持续性。
3.均要求加强上级资金统筹与项目储备管理。
不同点:
1.细化程度:本方案结合区域实际,提出“三张清单”分级管理、支出排序“ABC”分级等创新举措,操作性更强。
2.民生政策管控:在遵循上级“不提标扩面”原则基础上,增加新增政策审批、备案及影响评估等环节,管控更严格。
3.资金统筹范围:除上级转移支付外,明确将非财政拨款结余、单位收入调剂等纳入统筹,财力挖掘更深入。
技术保障:强调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用,推动全流程线上实施,提升管理效率。
六、解读机构及联系方式
解读单位:区财政局
联系电话:0531-51806807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